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创新驱动促产业集群发展 古镇亟须转型

“今天我们看到的是灯光秀、灯光节,从中我们更看到了新型专业镇光明的前景。”薛晓峰表示,通过与互联网、科技、文化等要素的结合,传统专业镇被赋予“创新+”的内涵,形成了新型专业镇,“希望全市各个专业镇通过创新发展,全部成为新型专业镇,这样整个中山经济就大有希望!”

计划到2017年末,全市形成1个销售收入超过3000亿元、2个超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到2020年,全市专业镇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形成一个销售收入超5000亿元,3个超1000亿元、5个超300亿元、5个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打造“两区四带多集群”的现代产业空间格局。

背景 传统专业镇亟须转型升级

古镇的现在,让大家看到了新型专业镇光明的前景。但就在之前的今年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市委书记薛晓峰提到新型专业镇发展时表现出了忧心,“我到古镇调研,跟当地负责人讲,古镇是有名的灯都,但如果停留在以前的成绩上,不勇于创新、不技术改造,就有可能变成‘偏都’甚至‘废都'.”

当时,和古镇一样面临转型升级的还有很多专业镇。截至目前,中山拥有省级专业镇16个,且14个为工业型专业镇,另外有35个国家级产业基地。而专业镇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达72%、贡献税收达65%,省市级工程技术研发机构和研发人员数量、研发经费投入、专利申请和授权等方面均占全市总量的八成以上。

在市委、市政府发布的《关于推进新型专业镇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到,专业镇经济在强化专业分工协作、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吸纳劳动力就业、提高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支撑中山经济发展的最大特色和优势。

然而,经过30多年来的发展,中山市的专业镇经济缺乏有序的规划和引导,仍处于低水平的产业集聚形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产业层次低下、无序竞争严重、要素支撑力薄弱等发展方式与素质性、结构性问题。薛晓峰在去年11月的一次公开讲话中谈到,中山16个专业镇中仅有8个经济总量达100亿元,仍有一半专业镇经济总量在100亿元以下。

面对这种情况,中山的专业镇该如何发展?“中山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在专业镇,实现在优化发展、创新发展中加快发展更离不开专业镇。”在广泛调研思考并经民主科学决策后,薛晓峰得出了这一答案,同时明确把创新专业镇发展作为今后若干年贯彻落实主题主线的主战场,目标就是闯出一条新型专业镇发展之路,努力争当经济新常态下全省创新专业镇发展的开路先锋。

10月27日晚,古镇首届灯光文化节正在进行。尽管当天是活动的最后一天,但古镇街头依然人头攒动、处处流光溢彩。精彩的活动,也吸引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前去参观,他边走边看,不时驻足停留,点头称赞。

古镇创新发展的背后,是中山全力推进新型专业镇的努力。正如《关于推进新型专业镇发展的若干意见》所言,推进新型专业镇是中山市贯彻落实主体主线的主战场,发展新型专业镇核心是产业转型升级,主攻方向和重要抓手是构建现代产业集群。在全面推进新型专业镇发展的战役中,各镇区正奋力闯出一条创新专业镇的新路子,这或将引发中山专业镇经济新一轮的“核聚变”.

创新驱动促现代产业集群发展

专业镇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但在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以及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的现实环境下,中山该如何推进新型专业镇的建设?

中山在多年的发展中,已形成“一镇一品”的产业特色,薛晓峰指出,“一镇一品”曾是中山专业镇发展的特点,但也存在着资源分割、品牌知名度不高、产业竞争力低等弱点。要改变这种“单打独斗”模式,必须发挥专业镇优势产业的辐射带动效应,通过建立跨区域产业协作基地,推动专业镇发展再上新台阶,创出一条“一镇多品”、“多镇一品”的产业带发展模式。

中山中小微企业占市场主体九成以上,在新型专业镇建设发展中,又该如何发力?薛晓峰提出了方向,将以产业链为纽带,鼓励企业以兼并重组、相互持股等方式加强产业协作,实现“产业集聚”向要素配置更集约、协作关联更紧密的“产业集群”转变。着眼实际已形成的“舢板方阵”,立足长远组建统筹协调的“联合舰队”,加快构建具有中山特色的大型企业顶天立地、领军导航,中小民营企业铺天盖地、各得其所的现代产业集群。

面对当前部分专业镇的“诟病”,《意见》中提出,破除行政藩篱和区域限制,以经济区为单位谋划专业镇发展。加速专业镇特色产业的跨区域融合与产业链的延伸和配套,建立跨区域产业协作基地,打造家电、灯饰、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带。

最近,由沙溪、小榄、大涌和中山市服装协会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山市服装产业联盟,这是中山市首个由政府牵头成立的跨区域性的行业产业联盟,是中山探索产业跨区域化合作模式的有效实践。另外,沙溪、大涌协同发展也已进入实施阶段;被寄予厚望的两区四带多集群,也正在加速“破茧成蝶”.

镇区吹响新型专业镇建设冲锋号

从去年薛晓峰吹响新型专业镇的建设号角起,新型专业镇便已经进入了实践阶段。在中山,一场围绕专业镇升级的持久战已经打响,各镇区拿出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大的勇气与智慧,再一次“杀出一条血路”.新型专业镇发展这一盘“大棋”,正在这一片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大地上布局。

沙溪,是中国休闲服装的策源地,同样,休闲服装业是沙溪的支柱产业。就在上月初,2015中国(沙溪)服装电子商务交易会暨广货网上行o 2o服装狂欢购物节开幕,交易会全力打造服务于服装行业的全产业链电子商务应用展示平台,通过“互联网+”实现永不落幕,这在中国服装行业尚属首创。这也是沙溪服装产业近年来不断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沙溪服装开启了新一轮的时尚旅程。

和沙溪一样,自从中山确定新型专业镇战略以来,中山各镇区不断有“新作为”,争当中山新型专业镇发展排头兵。从要素资源支撑层面而言,南头在中山就是中山在广东的缩影。南头镇作为中山区域面积最小的镇,只有28平方公里,除去水域面积实际仅有25平方公里。而目前南头拥有2000多家企业,其中家电及配套企业达1300多家,是一个以家电产业为特色的专业镇。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南头目前遇到土地资源紧缺、产业发展层次不高、产业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与困难。近年来,南头镇提出了“扩容提质优环境,打造精品新城镇”的发展思路,在努力推动家电产业集群经济和新型专业镇转型升级的同时,积极致力于完善提升城市服务配套功能,力求跳出传统“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努力向“精品城镇”转变。

小榄镇也出台了《推进新型专业镇发展实施意见》,确定推进新型专业镇的五年目标。东凤镇通过推动企业技改、驻点联系规上企业等政策,率先在全市打出一套组合拳,成为推进新型专业镇发展的“急先锋”……

今年初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抓住了中山发展的主要矛盾,提出把专业镇作为落实主题主线的主战场;7月底的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就是在上次会议的基础上,提出以专业镇为主阵地,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抓住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未来,中山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推动新一轮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