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建立完善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和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现代营销模式,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确保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根据《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县实际,提出本实施意见。一、重要意义十二五期间,全县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强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和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现代营销模式,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主体生产模式基本建立,现代农业产业链经济已显雏形,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农业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农业增加值较十一五末增长7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十一五末增长11.6%,实现了农业发展升级、农民较快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生态持续好转,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农业发展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农业发展基础依然薄弱,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显现,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衔接不紧,农业品牌培育不足,标准化生产还有差距,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比较效益相对降低,农业增收空间日益缩小,低端农产品数量较多,中高端、高品质农产品较少,农产品以原产品出售为主,加工制成品少,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质量和效益不高,大宗农产品价低卖难现象时有发生,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难度不断加大,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变化,迫切需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农产品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破解农业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矛盾和难题。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为主题,突出调结构、提品质、降成本、补短板、促融合、可持续六项重点任务,紧紧围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和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现代营销模式,优化农业资源要素配置,改善外部生产环境,转变内部生产方式,着力推进农产品精品化、绿色化、高端化、系列化、品牌化,促进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有效对接,更好地契合和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真正形成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全力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为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二)基本原则。——坚持把提质增效作为核心要求,加快新技术、新农艺、新材料的推广运用,着力推动全产业链建设,向品质提升要需求、向品牌化经营要利润、向产业链延伸要效益。——坚持把持续增收作为基本目标,充分调动农民群众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广泛参与和渗透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各环节当中,不断完善利益联结和共享机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根本动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大力培育农业生产经营市场主体,激发供给侧改革活力。——坚持把市场需求作为基本导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细分不同层次消费需求,倒逼调整生产结构、品种结构,以供给创新创造新的需求,推动农产品供求由低水平平衡向高水平平衡跃升。——坚持把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作为重要抓手,引导土地、资本、科技、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企业、园区、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等聚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方针,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三)主要目标。到22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基本完备,高效安全的农产品供给体系基本建立,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持续优化,主要农产品综合供给能力、质量效益、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一二三产业充分融合、相互协调,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设施农牧业发展到15.5万亩,特色林果业发展到55万亩;建成特色出口农产品基地3万亩;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农产品初加工率达到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组织的比重达到65%以上;农业增加值达到3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538元。三、重点任务(一)调结构。突出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优化产品结构、生产结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积极开发名、特、优、新产品,使供给数量更充足,品种和质量更契合消费者需求。1.持续推进主体生产模式提质增效。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增收为目标,坚持扩大规模与提质增效并重,坚定不移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大力推广下双模式,着力推进主体生产模式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推动建成区集聚集约、新建区延伸扩量,加快品种优化和更新换代,集成推广先进技术,着力推进高标准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建设,认真开展省部级蔬菜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和省级特色林果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持续推动主体生产模式提质增效,将民勤打造成全国重要的肉羊、酿酒葡萄生产基地和全省重要的设施蔬菜、特色林果产区。力争到22年,设施农牧业达到15.5万亩,日光温室和养殖暖棚棚均收入分别达到2.7万元、2.5万元;特色林果基地达到55万亩,盛果期亩均收入达到5元。(牵头单位:县农牧局,配合单位:县林业局、畜牧局、科技局,各乡镇)2.大力培育甜高粱新兴产业。坚持政府作引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技作支撑,典型作示范、农民有收益的产业化发展方向,大力培育发展甜高粱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集约化开发、集约化经营,加快建设稳定的甜高粱种植基地。科学规划种植区域,以龙头企业为主,推动合作社、种养大户发展,实行规模化种植。积极开发和引进大中型甜高粱收获青贮机械,鼓励以窖贮、袋贮、堆贮、裹膜青贮等方式,大力开展甜高粱青贮利用,提高优质饲草保障供应能力。引进实施一批生物质能、医药保健、饲料加工、收贮机械等项目,延长甜高粱产业链。加快甜高粱工业化应用步伐,积极开发高科技系列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力争到十三五末,建成稳定的甜高粱种植基地,保障4万只羊单位牲畜的饲草供给,甜高粱农牧业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牵头单位:县农牧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畜牧局、工信局、农机局,各乡镇)3.积极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突出区域资源优势,加快培育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产出高效的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稳定发展甜瓜、食葵、辣椒、甜美南瓜、籽用葫芦、茴香等特色种植业,培育发展中药材、草牧业、林下经济等区域性特色产业,积极引导发展肉驴、梅花鹿等特种养殖,培育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产出高效的特色产业,不断丰富优化种养结构,满足市场多层次、差异化需求。加大优质中药材基地建设,稳步扩大枸杞、肉苁蓉、甘草、黄芪等中药材种植规模,积极开展中药材三品一标认证和GAP认证,提升中药材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牵头单位:县农牧局,配合单位:县林业局、畜牧局、科技局、食药监局,各乡镇)4.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发展基础、功能定位和比较优势,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和产业布局,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聚集,加快建立绿色生态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三雷、苏武、薛百、大坝、东坝等乡镇为率先发展区,蔡旗、重兴、大滩、双茨科、泉山等乡镇为加快推进区,昌宁、西渠、东湖、夹河等乡镇为生态保护区,南湖、收成、红沙梁等乡镇为重点攻坚区,分类指导,梯次推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快生产要素集中集聚,夯实筑牢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框架和基础。(牵头单位:县农牧局,配合单位:县林业局、畜牧局、发改局,各乡镇)5.优化种养品种结构。瞄准国内外市场,以优质高效为取向,加大新品种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加快引进推广高档蔬菜、优质果品、特色瓜类等新品种,全面推广工厂化育苗、组培育苗技术,提高新品种繁育推广和优质种苗供应能力,提升蔬菜、特色林果种苗优良化率。引进市场容量大、经济效益高、疫病风险低的畜禽新品种,应用人工授精、三元杂交和胚胎移植等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畜禽品种改良,优化品种结构。(牵头单位:县农牧局,配合单位:县林业局、畜牧局、科技局,各乡镇)(二)提品质。把提升农产品质量作为有效对接消费需求的突破口,健全完善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监管和服务,加快构建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保障体系,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安全、营养、口味的要求。1.加快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着眼拓展国内外两个市场,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依托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努力打造全省向西开放的出口农产品基地。加强与国外标准对接,健全完善和全面推行出口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完善基地备案及授牌制度,重点培育蔬菜、特色林果、甜瓜、肉羊、毛驴、中药材等出口产品,提升民勤绿色农产品优势,高标准建立农林牧产品和食品工业出口基地,严格按出口农产品标准组织生产,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竞争力。加快出口企业培育,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和农业对外合作,高标准建成出口农产品基地3万亩,辐射带动周边区域面积达到5万亩。(牵头单位:县农牧局,配合单位:县林业局、畜牧局、工信局、商务局,各乡镇)2.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绿色产业培育示范区建设,推进绿色生态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绿色生态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大力推行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加工包装等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农业标准,进一步补充完善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推进标准化示范基地、示范区、标准园、示范场建设,加快建立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国家地理保护标志农产品,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个以上,三品一标农产品产量比重达到6%。加强认证后监管和标志使用管理,力争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率达到9%、绿色食品续展率达到8%以上。(牵头单位:县农牧局,配合单位:县林业局、畜牧局、科技局、工商局、质监局,各乡镇)3.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健全从田园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产地环境监管,严格控肥、控药、控添加剂,督促生产者按标生产、合理用药、科学施肥,推进减量化绿色生产。积极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建设,建成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构建覆盖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藏、运输和销售等各环节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监管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到22年,8%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在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藏和运输环节实现可追溯。围绕重点地区、重点产品和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和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健全监管制度机制,全面推行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制度,加强例行监测和专项检测,扩大农兽药残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监控范围,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公开力度,实施红黑榜制度,强化社会公众监督。(牵头单位:县农牧局,配合单位:县林业局、畜牧局、食药监局、质监局、工商局,各乡镇)4.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加快推出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着力培育蔬菜、甜瓜、畜禽产品、特色林果、中药材等区域公用品牌,积极构建以整体品牌为龙头、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知名品牌为主体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创建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一批打造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名优农产品,促进农业经营由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变。加大优质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力度,通过国内外专业展会、新闻媒体、网络信息、广告宣传等方式,持续开展系列宣传推介活动,扩大农产品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提升品牌价值。(牵头单位:县质监局,配合单位:县商务局、工商局、农牧局、林业局、畜牧局,各乡镇)5.加快品种升级换代。认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依托农技服务单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创新主体,加大农林牧新品种的跟踪研究力度,加快品种优化和更新换代,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强化农产品品种原始创新的关键支撑,加大特色优势品种培育力度,着力增强优质农产品源头供给。瞄准市场需求,着力选育发展一批有竞争力的名特新优农产品,加强优质农产品品种研发推广,加快促进农作物品种和畜禽品种升级换代,力争到22年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一次,畜禽良种化率稳步提升。加大优质林果品种引进、选育、驯化、示范、推广,加快优质林果品种改良步伐。(牵头单位:县农牧局,配合单位:县林业局、畜牧局,各乡镇)(三)降成本。突出投入成本、用工成本、营销成本控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控制生产资料投入,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创新营销方式,优化经营体系,努力提高农业竞争力和比较效益。1.着力降低农产品投入成本。积极推行精准投入,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着力推广节地、节水、节种、节药、节肥、节能等节本增效技术,不断减少化肥、农药、肥料、兽药、种子、农膜等生产资料投入,降低农业投入成本。认真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机械化精量施肥,开展农作物、特色林果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到22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化肥有效利用率提高到4%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以上,积极推广生物和植物源农药。(牵头单位:县农牧局,配合单位:县林业局、畜牧局、农机局,各乡镇)2.持续降低农业用工成本。推进设施农牧业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大力推广自动卷帘机、智能控制和自动饮水、自动喂料、自动清粪等设施装备,着力提升设施农牧业自动化水平,加快机械换人步伐,提高劳动生产率。实施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大力推进特色林果、甜高粱和大田农业机械化,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研发、推广一批农机化先进适用技术和机具,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到22年,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以上,全县9%的主要农作物生产实行全程机械化。支持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着力拓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范围,努力降低农业生产用工成本。(牵头单位:县农机局,配合单位:县科技局、农牧局、畜牧局、林业局,各乡镇)3.不断降低农产品营销成本。大力推进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推进农超、农企、农社、农校等多渠道产销对接。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工作,规范和提升县级电子商务中心、乡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和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服务功能。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支持农产品电商模式创新,鼓励各类经营主体网上开店、线下配送、社区直销;引导特色农产品生产经销商入驻知名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减少物流损耗。积极发展直供直销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营销、第三方交易平台等新型流通业态,创新商业模式,降低流通成本。继续实施和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供销社、农牧局、林业局、畜牧局、工商局、交通局,各乡镇)4.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一步完善承包合同,健全登记簿,颁发权属证书,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保护。建立健全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乡镇土地流转服务站和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点三级服务网络,加强对土地流转的指导、协调、服务和管理。完善自愿有偿的耕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发展土地托管、土地经营权入股分红等多形式、多层次的适度规模经营模式,促进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向现代农业产业集中。(牵头单位:县农牧局,配合单位:县国土局、林业局,各乡镇)(四)补短板。加快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物质装备条件,不断强化农业科技、金融、信息等关键支撑,着力补齐农业科技、信息、投入等关键短板,优化生产体系,努力突破农业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的瓶颈制约。1.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整合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发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资金,集中连片开展以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农田林网、配套电网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坚决禁止擅自将耕地非农化。加快推进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项目建设,积极推广管灌、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大农业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装备投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防控能力。(牵头单位:县农发办,配合单位:县发改局、国土局、水务局、农牧局、林业局、畜牧局、交通局,各乡镇)2.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着眼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强化技术服务和指导。瞄准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重大课题,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支撑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加强产学研政结合,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农业科研推广单位为依托,积极联合省内外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技术引进、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推进科技服务机制创新,探索开展技术参与入股分红、技术服务效率与技术人员效益挂钩、技术成果创新推广奖励机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和效率。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经营性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开展经营性服务,全面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牵头单位:县科技局,配合单位:县农牧局、林业局、畜牧局、人社局,各乡镇)3.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大力发展数字农业、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积极推动种养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全过程信息化。加快完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积极办好《民勤新农村资讯》、科技直通车、农技服务热线、农业科技短信等服务平台,拓展12316三农综合服务热线服务领域,全面提升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争取实施金农工程二期项目,整合涉农部门信息资源,加强农业大数据建设,打造包括农业生产导向、产业发展分析、市场供求预警、质量追溯体系等全产业链的大数据平台,推动农业供给侧与需求侧精准对接。(牵头单位:县农牧局,配合单位:县林业局、畜牧局、商务局、工信局,各乡镇)4.创新金融惠农服务。健全完善金融支农机制,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基金、股权、信托、租赁、保险等新型投融资模式,运用贴息、投保、风险补偿、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手段,提高特色优势产业财政补贴效率。创新完善农业融资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参与涉农金融服务,加快构建服务三农的多层次、全方位、竞争有序的农村金融体系。探索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有机结合的有效实现形式,积极创新农业商业保险服务,推行菜单式保险服务,加快构建覆盖全部产业链、保障各个风险点、提供多层次保额的三农组合保险产品框架,努力降低农业融资和生产经营风险。(牵头单位:县金融办,配合单位:县财政局、人行、发改局、农牧局、林业局、畜牧局,各乡镇)5.完善农业设施与装备。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大力推进现代农业设施装备的开发研究、生产制造、推广运用,推动农业设施装备由田间向产后加工、贮藏、运销延伸,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农业生产向轻简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实施日光温室、养殖暖棚设施装备的提升改造工程,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灾害能力。(牵头单位:县农牧局,配合单位:县科技局、农机局、水务局、林业局、畜牧局、交通局、电力局,各乡镇)(五)促融合。优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资本、劳动力、技术、资源等要素跨界优化配置,鼓励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及农业多功能开发等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1.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发展主体生产模式,扶持培育一批综合实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充分发挥国际陆港政策、环境优势和农产品资源优势,紧盯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集中力量招大引强,引进一批知名度高、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项目和企业,推进龙头企业与农产品资源的高位嫁接。引导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企业+基地+农户和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共建生产基地,建立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牵头单位:县工信局,配合单位:县委农办、农牧局、畜牧局、林业局,各乡镇)2.全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围绕畜禽、果品、蔬菜、瓜果等特色优势产业,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种养、加工、仓储、冷链物流、品牌培育、信息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着力打造以葡萄酒酿造为主的液体经济和畜禽、蔬菜、果品、中药材加工产业链条,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牵头单位:县委农办,配合单位:县农牧局、畜牧局、林业局、工信局、商务局、液体办,各乡镇)3.加快农产品销售和冷链物流发展。大力推进现代营销模式,培育壮大现代营销主体,加强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产品销售和出口,实现地域性小生产与国内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建立基础设施完备、制度机制完善、产销衔接顺畅的农产品现代营销体系和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运行规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把民勤建成全省重要的设施蔬菜、肉类和特色林果销售基地、出口基地、区域集散地和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到22年,农产品外销率达到8%,分级、包装、保鲜及初加工销售比例达到7%。(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农牧局、畜牧局、林业局、县委农办、工信局,各乡镇)4.积极引导发展休闲农业。着力建设集现代农业、田园风光、生态旅游、农事体验相融合的农业综合体、农业公园,积极推进美丽田园农事景观等为内容的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建设一批乡村休闲农业度假区,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发展休闲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休闲服务项目,开发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全方位提升休闲农业经营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打造休闲农业示范品牌,有针对性地推介申报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发展。(牵头单位:县农牧局,配合单位:县旅游局、林业局、畜牧局,各乡镇)5.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层次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代种养业,建设经营产业基地,承担农业综合开发、基建投资等项目,从事技术、信息等有偿服务。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引导专业合作社再联合,形成集仓储、冷链物流、初加工、包装、配送一体的联合社模式。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重点培育一批示范性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进一步引导规范、做实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组织带动能力,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牵头单位:县农牧局,配合单位:县林业局、畜牧局、县委农办、工信局、工商局,各乡镇)(六)可持续。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推动农业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发展向依靠科技的集约型发展转变,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1.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按照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弃物处理资源化的要求,突出特色优势产业间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积极探索农牧结合、种养循环、集约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路子。积极推进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适度压减籽用玉米种植面积,重点发展甜高粱、优质牧草等作物。加强农作物秸秆废料转化利用,扶持青贮窖建设和青贮机械配套购置,示范推广玉米等秸秆青贮和加工调制等技术,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全面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严格落实五禁决定,加强草原禁牧、草畜平衡监督管理,加快草原生态环境恢复。(牵头单位:县农牧局,配合单位:县畜牧局、林业局、发改局、工信局、环保局,各乡镇)2.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农业灌溉用水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加快构建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积极推进耕作制度改革和灌溉技术提升,在灌溉农业区大力推广垄膜沟灌、膜下滴灌、垄作沟灌、一膜两年用等为主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将农田高效节水与测土配方施肥有机结合,配套推广水肥耦合、精准灌溉施肥等技术,每年推广农田高效节水技术75万亩以上,实现高效节水技术全覆盖。认真开展节水农业示范,优化种植结构,扩大优质耐旱高产品种种植,压减高耗水作物,鼓励发展耗水少、附加值高的农作物。(牵头单位:县水务局,配合单位:县农牧局、农机局、林业局,各乡镇)3.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农业清洁生产,认真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 目标,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因地制宜推广种养一体化、再利用、集中处理等养殖污染防治及综合利用模式,支持养殖企业、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利用设施,探索规模养殖粪污治理新机制,推动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依托养殖企业、规模养殖场(小区),大力推进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发展大型沼气集中供气,稳步推进沼气进棚入园,强化三沼综合利用。大力开展种植业废弃物肥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等利用,支持日光温室有机生态基质生产。加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和尾菜处理利用力度,鼓励使用加厚地膜,支持企业回收废旧农膜,健全完善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体系,扶持对蔬菜流通环节尾菜进行资源化利用,坚决打赢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牵头单位:县农牧局,配合单位:县畜牧局、林业局、环保局、工信局,各乡镇)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组织领导,按照本实施意见的部署,各司其职,协调配合,扎实推进。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切实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力度。(二)加强规划引导。要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相关规划衔接,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接,遵循《民勤县第十三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相关专项规划的指导作用,细化实化改革举措,落实各项规划确定的重大任务,统筹谋划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三)加强政策扶持。在继续落实好各项现有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推动新增补贴向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倾斜,支持主体生产模式发展,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政府强农惠农资金整合,优化农业资金投向,完善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政策支撑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探索政府财政性资金与银行信贷资金相互结合的有效途径,引导和激励金融资本参与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四)加强督导服务。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精心组织,切实抓好工作指导和服务,加强督促检查,推动重点工作任务全面贯彻落实。民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17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