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小土豆大产业 定西马铃薯产业化发展

说起马铃薯,就不能不说定西。定西种植马铃薯不仅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而且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和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及薯制品加工基地,被誉为“中国薯都”。2015年,马铃薯产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薯农产业纯收入1280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2%,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富民产业。

从“救命粮”到“致富薯”,马铃薯实现了华丽的蜕变。经过多年的发展,小小的土豆成为上百亿元的大产业,呈现出精深加工能力明显提升、研发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地域品牌优势逐步显现等发展态势。探究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路径,也成为我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课题。

推广,走向产业化的第一步

定西尽管马铃薯种植历史久远,但真正使这不起眼的“土蛋蛋”成为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极高的产业,也就是近十余年的事。

“2004年,当时我们主要种小麦,乡里开始推广种洋芋,可是洋芋1斤才3毛钱,所以都不愿种。”回想起当年初种马铃薯时的情形,安定区高峰乡红光村农民李俊林说,“后来,乡里看推广的慢,就让干部到地里做工作,我才种了4亩。没想到,当年收入就翻番。”

从不情愿,到试着种,再到尝到甜头后抢着种,与李俊林相似,定西大多数马铃薯种植户都经历过这种心路历程。在农民眼中,马铃薯也逐渐由可有可无的“配角”上升到“主角”的地位。

“当时大伙不愿种,主要还是担心卖不掉,毕竟那时候还没有大市场,商贩也很少到地头收洋芋。”说起种植马铃薯之初的担心,李俊林回忆道。

针对推广马铃薯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定西市决定拓宽马铃薯流通渠道,通过建立马铃薯经纪人队伍、建设市场等措施,加快马铃薯分销速度,以解决农民后顾之忧。经过多年的发展,定西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已成为全省8个大型商品交易市场,乡镇马铃薯交易市场也从无到有,建成了12个。

不仅如此,原本不起眼的“土蛋蛋”还与高科技挂上了钩。目前,随着淘宝网“特色中国-甘肃馆定西分馆”建成,定西市在淘宝、天猫、京东、善融等大型网络零售平台开设了马铃薯及其制品销售网店210多家,已实现网络零售额2000多万元。甘肃巨鹏工贸有限公司和甘肃田禾源农产品有限公司的马铃薯冷藏库及信息系统也已建设完成。

在马铃薯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道路上,定西市2016年完成马铃薯种植302.14万亩,其中主食专用品种120万亩,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271.04万亩;建成各类贮藏窖(库)93.6万座,全市马铃薯贮藏能力稳步突破350万吨。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看好马铃薯的“钱景”,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991个,从事马铃薯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77个,占合作社总数的12.6%;全市家庭农场总数39个,其中从事马铃薯生产、购销的家庭农场11个,占家庭农场总数的28.2%;全市共有3200余户贩运大户从事马铃薯鲜薯销售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全市马铃薯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生产。

科技,打造产业升级的2.0版

如果说推广种植、扩大面积是发展马铃薯产业的第一步,那么,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就是推动马铃薯产业由大到强、升级换代的阶梯。

“这些就是原原种,它们不带任何病毒或类病毒,没有真菌和细菌性病害侵染,也没有混杂现象。”拿起一个鹌鹑蛋大小的微型薯,定西马铃薯研究所所长李进福在香泉镇陈家湾村的基地里告诉:“别看只是些小不点,可这些种子都是论个卖的,出口价1个50美分,相当于人民币3元多钱。今年我们在这里流转了100亩地用来种植马铃薯原原种,主要出口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俄罗斯等国。”

像原原种这样的“宝贝蛋”,仅2016年,定西市就生产了10亿粒,其中主食专用品种3亿粒。此外,通过与种薯企业进行对接,定西市狠抓种薯扩繁基地建设。脱毒种薯不仅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了全覆盖,还销往全省及内蒙古、贵州、河北、安徽、青海等10多个省区,部分出口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泰国、越南、马里、埃及等国家。在马铃薯种薯行业协会的运作下,全市马铃薯种薯产业实现了科学、规范、健康的转型发展。近年来,定西市已完成原种扩繁基地6万亩、一级二级种扩繁基地150万亩,形成了“脱毒苗-原原种-原种-一级种”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推广体系,马铃薯脱毒种薯覆盖率达到100%。

在产业升级中,马铃薯与科技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成果也日益丰厚。近年来,定西市依托市农科院、腾胜集团、圣大方舟、巨鹏食品组建成立了马铃薯、马铃薯淀粉加工、马铃薯变性淀粉、马铃薯与特色果蔬速冻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圣大方舟新组建成立了甘肃省变性淀粉工艺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并推荐申报国家级变性淀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全市已有29项专利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审查,11项专利已获得授权;13项科技成果经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均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8项科技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41项企业标准,部分已上升为国家标准,并同时形成了47项原淀粉、38项变性淀粉共性和特性指标的标准化操作规程。

随着产业发展,马铃薯也不再仅仅是餐桌上可有可无的配角,而是一步步走上了流水线,成为系列精深加工产品。目前,定西市万吨以上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就有27家,加工能力达70万吨,其中精淀粉及其制品加工能力达45万吨、变性淀粉及高档休闲食品、主食产品加工能力达25万吨。2015年,全市仅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一项,就生产了20万吨。

主食化,马铃薯产业的新机遇

“这些馒头、饼干、桃酥、月饼、面片、油果子,都是马铃薯全粉做的,这说明马铃薯主食化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可以做到多样化。”看着公司展台上琳琅满目的马铃薯主食化产品,甘肃清吉洋芋集团董事局主席何清吉说。

随着国家马铃薯主食化战略的提出,马铃薯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其实,在欧美等国,马铃薯作为主食已有200多年历史。但在我国,一方面是受传统饮食消费习惯影响,另一方面大众对马铃薯营养价值认识不够,马铃薯多作为副食或菜用,尚未成为主粮。

开发马铃薯主食产品,能够满足居民膳食结构改善的要求。据测算,一个3两重的马铃薯,可提供人体每天所需维生素C的45%、所需钾的21%、素有“地下苹果”之称。据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资料显示,马铃薯富含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低,有利于预防高血压、高胆固醇以及糖尿病等,符合从“吃饱”向“吃好”转变的消费理念。

面对马铃薯主食化这一大课题,定西市也期待着“土蛋蛋”能够再次创造奇迹,而省里对陇西清吉、巨鹏食品、薯香园、沁园春等4家龙头企业安排试点项目资金850万元这一举措,也足见我省对定西马铃薯产业的重视。

在定西市,各项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开展着。一方面,他们积极争取农业部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化开发试点项目,重点开发马铃薯面条、馒头、清真薯馕等马铃薯主食产品;另一方面,为保证马铃薯主食化有充足的原料来源,定西市积极开展马铃薯草膜三覆盖、一年两季粮蔬高效高产栽培试验示范,亩平均产量达到3577.3公斤,仅一季马铃薯种植亩收益1万元以上。

“马铃薯主食开发,既不是把土豆当菜吃,也不是直接把土豆当饭吃。就是用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由原料产品向系列制成品、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的转变。”省农牧厅副厅长杨祁峰解释说,“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和产业化,对于推广专用品种,改进和完善加工工艺,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马铃薯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都有深远的意义。”

小小的马铃薯,不仅为定西带来了财富,而且带来了农业标准化水平和农业品牌意识的全面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共制定审颁无公害马铃薯甘肃地方标准10项,注册马铃薯品牌商标37个,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记注册产品5个;马铃薯及其制品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6个。渭源、陇西、临洮、安定四县区的马铃薯生产基地被认定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安定区、渭源县分别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定西马铃薯”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