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抗战后兰州造纸工业的发展

兰州在抗日战争以前,所需用的各种纸张,大都从四川、天津、江西等地运进。本地虽有少数手工业制造的“土纸”,均质粗页厚,除用包货、糊顶棚外,一般不宜作书写用。民国28年(1939年),国民党甘肃省政府拨款10000元(法币),在今兰州市城关区庙滩子创建了甘肃省第一个造纸厂。民国29年(1940年)正式投产,当时每月只能生产印刷纸5万张,包货粗纸5000张。后因法币不断贬值,物价飞涨,造纸厂无法维持,乃于民国33年(1944年)交由甘肃省银行接办,遂更名为“兴陇公司造纸厂”。

与此同时,兰州地区资本家陆续又办起了“富陇造纸厂”、“陇右造纸厂”、“华裕造纸厂”等十多家造纸厂。造纸工人最多时为160余人。最高产量为15万张。

民间手工业造纸,也逐渐改进和发展。其产品为:白麻纸、黑麻纸、改删纸、烧纸、草纸等,多达四十多个品种。因配料、操作技术、作坊环境不同,其产品规格亦各不同。除供商家包货,农村妇女打褙子、糊窗户、糊顶棚外,也可供小学生写字用。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组织了原私营手工业造纸200余户,集资、投资63.2万余元,在兰州市城关区筹建了“公私合营兰州文化造纸厂”。开始以机械造纸,年产量达63吨,品种有:书、报纸、有光纸、白报纸、牛皮纸、包装纸等,质量显著提高。1970年,兰州文造纸厂更名为“兰州造纸厂”。后又相继新建“兰州黄纸板厂”、“榆中造纸厂”等四家造纸厂。据1981年统计,年产量达5.5万吨,基本满足了市场及文教事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