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深化我省旅游业改革发展,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旅游业发展目标

(一)树立科学旅游观

创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依法兴旅,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形成政府依法监管、企业守法经营、游客文明旅游的发展格局;坚持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让广大游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游得开心,在旅游过程中发现美、享受美、传播美,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二)壮大产业规模

通过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增强旅游发展动力,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做大旅游业规模。到2020年,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全省年接待游客总量达到5亿人次,年均增长15%,旅游总收入达到6900亿元,年均增长17%。

(三)优化产业结构

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推动旅游服务向优质高效转变。到2020年,国内过夜游客比重达60%,省内居民人均出游达6次以上,旅游人均消费达1400元,旅游购物消费占总消费比重达25%。

(四)提升品牌形象

打造福建旅游独特整体形象,打响“清新福建”品牌,提升福建旅游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到2020年,外省来闽游客数超2亿人次,入境游客超1000万人次。

二、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

(五)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打造“两条旅游带”。蓝色生态旅游带。依托沈海高速公路福建段和温福、福厦、厦深铁路,以滨海度假、都市观光、商务会展、宗教朝圣、温泉休闲为主导功能,加强资源整合和区域合作,建设海洋特色鲜明、品牌效应突出的蓝色生态旅游带。绿色生态旅游带。依托长深高速公路福建段、宁武等高速公路和衢宁、合福、峰福、向莆铁路,以山地休闲、生态体验、养生康体、红色旅游、客家民俗为主导功能,发挥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建设生态环境优良、综合效益显著的绿色生态旅游带。

构建“三大旅游核心”。把福州、厦门、武夷山加快培育为旅游产业发展核心,带动区域旅游发展。福州要加快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提升旅游集散能力,促进优质资源转化为旅游龙头产品,增强对闽东北及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厦门要发挥区位优势,实施全城5A工程和旅游全域化,加快建成我国重要的旅游口岸和国际知名的滨海旅游城市。武夷山要发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优势,以武夷新区建设为契机,完善旅游交通体系,提升旅游整体环境,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加快建设国际知名的旅游养生度假目的地。

建设“三大旅游集聚区”。闽东北山海画廊旅游区。以平潭开放开发为契机,打造平潭国际旅游岛。以福州三坊七巷、马尾船政文化、莆田湄洲妈祖、古田临水官等为重点,打造一批文旅融合示范基地。以温泉资源、福州鼓岭、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等为依托,打造一批国家级生态休闲度假区。围绕湄洲岛、南日岛、琅岐岛、嵛山岛、三都澳,打造一批知名旅游海岛、海湾。闽西南滨海文化度假区。依托厦门海湾城市、泉州东亚文化之都、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和福建土楼、海上丝绸之路史迹、清源山、漳州滨海火山、东山岛、大乌山、古田会址、冠豸山等资源,加快完善都市休闲、购物、商贸、会展等功能,积极开发滨海度假、生态休闲、邮轮游艇、文化创意、民俗体验、红色教育等复合型旅游产品。闽西北文化生态旅游区。发挥武夷山、泰宁世界旅游品牌优势,培育清新空气游、长寿养生游、国茶文化游等新业态,建设武夷新区国际养生度假区、武夷山生态低碳旅游示范区、三明(泰宁)海峡旅游产业基地、世界客家始祖文化体验基地、朱子文化旅游等一批大型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