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南平市经贸委“十二五”工作计划

  “十二五”南平市工业内贸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闽北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为主线,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着力点,积极用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延伸产业链,完善产业配套,发展产业集群,进一步做大工业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培育流通龙头企业,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构筑完善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着力提升商贸业现代化水平,闽北跨越发展构筑强力产业支撑体系。

  主要目标:工业化水平较大提升,二产比重力争每年提高两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5%;规模工业产值年均递增23%,2015年突破200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8%,2015年突破500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5%。

  主要任务:

  一是强化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坚持投资拉动,深化项目带动,积极扩大投资规模,“十二五”期间,工业投资增速力争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超过40%。健全项目工作机制,建立项目策划、招商引资、投资建设以及服务投资者等环节通报督查、责任落实、绩效考评制度。积极推进与央企、省企、台企以及有实力的民企合作,通过对接大企业、大集团,生成、实施一批带动力、影响力、贡献力大的项目。推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整体转移。

  二是培育一批产业龙头企业。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现有企业扩张、提升,做大做强,一手抓招商引资,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加快培植一批有实力的产业领军企业,并以此为核心,延伸、做强产业链,着力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力争到2015年,超5亿企业50家,比2010年底增加25家;超10亿企业20家,比2010年底增加12家;超50亿企业3家,太阳电缆、圣农发展力争产值超百亿元。

  三是做强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突出特色和比较优势,按照市政府提出的“5+3”产业发展模式,制定产业导向性政策,通过科学规划,明确各县(市、区)、产业组团生产力布局,提高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和产业集中、集聚度,形成铝加工、竹加工、肉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电线电缆5个百亿产业链。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项目、人才,推动创意、节能环保、生物工程、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以闽北开发区万亩生物产业园为核心的生物产业链和以武夷创意园为核心的创意产业链。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县,每个县(市、区)集中力量培育扶持1-2个特色产业,做大、做精、做强。

  四是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资源能源的节约利用。加强新上项目节能、环保、安全审核,加快现有化工、林产、钢铁、水泥、矿产加工等资源消耗型和“两高一低”产业清理、整合,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减少资源能源浪费,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节能降耗工作,健全节能工作的机制体制,实施一批节能、循环经济、清洁生产重大项目和示范项目,能耗水平进一步下降;继续鼓励企业创建国家、省级品牌,支持品牌产品做大规模,提升质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研发机构。

  五是推进园区建设产业集聚。推进现有园区扩区升级,强化招商引资,加快形成产业规模和整体优势,“十二五”期间实现每个县(市、区)拥有一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按照国家级、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标准,打造一批现代化园区,闽北经济开发区、邵武经济开发区、南平工业园区、荣华山组团产值突破100亿元;完善园区产业规划和功能分区规划,加强入园企业产业政策、节能环保、投资强度、税收贡献控制,按照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的理念,建成一批专业园、特色园、循环经济园。

  六是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进一步拉开城市商贸业框架,推进商贸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城市商业街改造,发展城市综合体、大型现代百货,培育发展大型专业批发企业、连锁超市、物流配送企业等流通骨干企业;建设一批特色精品店、专业店、专卖店,打造城市高端商业服务业集聚区,推动城市商业升级;按照武夷新区总体规划,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规划建设武夷新区商贸服务业;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形成 “一核二轴三区四中心”的现代物流发展格局,着力将南平打造为海峡西岸物流枢纽城市;大力发展便民利民社区商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完善家政服务网络,积极推广电子商务;持续开展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万村千乡”农家店建设;继续贯彻扩大内需政策,推进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工作。

  七是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融资服务环境,支持中小融资机构发展,争取“十二五”末,每个县(市、区)拥有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策划推出一批优质股权融资项目,吸引境内外创投机构投资,规范融资性担保机构、典当行发展,做大担保、典当总量,支持工业企业上市;构筑人才、用工服务支撑体系,持续实施人才战略,完善引进人才住房、户口、子女就学、家属就业等方面配套政策。加强用工培训服务,支持企校对接,培养企业急需的熟练技工;培育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管理培训、展览展销等生产性服务业中介机构;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研究、制定符合闽北实际的工业发展扶持政策;持续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减少投资者行政、经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