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思明发展新兴产业 提质增效高歌猛进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在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神指导下,面对当前的经济新常态,厦门怎么干?本报记者深入厦门各区,带您一同关注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正在发生的产业变革。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中国经济工作的重点。

  去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侧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

  具体到厦门市思明区,如何推进这项中心工作?其实,进入“十二五”以来,思明区就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主动对接互联网+,积极拓展时尚、健康等新兴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保持在85%以上,实现三产内部结构深度调整优化。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形成新的增长点。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思明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达1056.1亿元,比上年增长7.0%;财政总收入196.2亿元,同比增长8.8%。以不到全市5%的土地创造全市30.46%的生产总值和19.59%的财政收入。成绩的取得,折射出思明区“动力切换”所带来的经济提质增效,但亿元数字背后的真正解析价值在于该区是如何勾勒出“供给侧改革”重点领域和规模的?

  消费升级成发展“新引擎”

  “有别于鼓浪屿的高雅,曾厝垵就是很本地渔村特色,晚上坐在海边吹吹风,吃吃海鲜,真想再去一次。”

  今年春节期间,曾厝垵文创村累计吸引全国各地游客67.1万人次,与去年春节同期相比,游客量同比增长28.1%;旅游收入突破1.5亿元,游客满意度达98.8%,各类旅游门户网站的评分也接近满分。

  管中窥豹。思明区是全国强区不假,但土地资源匮乏也是真,在这样的形势下,思明区发挥厦门作为海峡西岸中心城市的辐射优势,大力发展内需主导的第三产业,积极培训信息、旅游、健康、养老、绿色、文化等消费热点,使新的消费增长点成为发展“服务型经济”的突破口,为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更持久、更强劲的动力。

  而作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战略的先行先试区和典范社区,曾厝垵去年下半年开启的“再提升”行动,将“文艺力”作为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对五条主街的文化景点、文艺店铺、文创产品进行盘点和集中推介,积极引进经营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的点之城等高端文艺业态,以此适应未来竞争的需要。

  类似的还有很多,包括筼筜雅游、咖啡特色一条街、沙坡尾避风坞等。作为厦门首条以咖啡为主题的特色街——筼筜咖啡特色一条街,其立志于打造厦门的“塞纳河畔”,这条已经远近闻名的特色街已经成为厦门的高端商务休闲区。

  筼筜咖啡特色一条街始建于2007年,经过9年的发展,咖啡街上的特色咖啡店由最初的一家发展到如今的几十家,座位由原先的80个发展到1500个,日接待客流量2000多人次,年消费额逾3000万元,成为不少“小资人士”商务休闲的首选之地。

  随着第三产业比重的加持,思明区也成为海峡西岸有名的消费购物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建成莲花香墅餐饮、禾祥路精品购物、中闽百汇商业等特色餐饮、特色商圈,推进名牌、名店战略,吸引国际一线品牌开设专店、专柜,并通过举办具有闽南特色的购物节等多样化活动,每年吸引超2000万游客来厦门旅游购物。

  转型升级催生新业态

  样品展示厅内,大大小小的3D打印机“排着队”工作,用树脂、塑料、陶瓷等材料打印出精致的模型。厦门斯玛特企业董事长杨德安拿起一个陶器说:“一个陶瓷工艺品,精致一点的,过去烧制成品起码要7天甚至更久,但3D打印只需要两个钟头,这也是3D打印的魅力之一。”

  3D打印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近年来因其具有“还原想象”、快速复制印刻等功能,被广大市民所熟知。但其实,3D打印还有无限可能。杨德安介绍,比如他们已经为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采集了900多件文物数据,这些数据将为历史学家研究文物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而在当前全球即将进入工业4.0时代,斯玛特企业又将业务整合为“智能制造”与“物联科技”两个板块,拓宽艺术、医疗、珠宝、文物等市场的同时,加大3D产品的自主研发,成为传统加工方式的有效补充。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难点是产业转型升级,而要转型升级,当务之急和长远之策又是创新驱动。目前,思明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发展包括文化创意、软件开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

  每周六,位于沙坡尾的艺术西区原创市集都会聚集一批有想法的“手艺人”。他们带着自己的作品在这里分享创意。今年思明区将围绕塑造“时尚之区”的目标,加快服装设计、眼镜设计等领域的发展。同时加快文创产业平台建设,配合办好厦门国际时尚周等活动。

  美团网、飞游等涉及销售、娱乐、医疗等近十个传统产业的“互联网+”新兴龙头企业接连在思明区涌现,思明区还拥有爱特、连众等本土众创空间,更是吸引百度、阿里、腾讯(BAT)三大网络巨头设立创业中心,形成了导师辅导、资源共享、企业服务及投融资对接等完整的创业服务链条,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热潮。

  为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思明区修订了互联网产业扶持政策,切实降低创客的创业难度;采取动力转换的方式,推进新兴产业升级,发展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智慧旅游、数字家庭等“互联网+”新业态。此外,思明区大力发展创业基金,依托民间创投机构,推出金融产品和服务平台,满足中小微企业、草根创业者资金需求。

  营造服务市场“软环境”

  柔软的沙发、沁脾的花香、贴心的借伞区……一走进中信健康管理中心,温馨的氛围便扑面而来。这个2011年“9·8”投洽会签约项目,经过五年的发展,营业额与规模蒸蒸日上。

  然而,据中信健康管理中心总裁罗兴平介绍,中信健康管理中心刚开始签约的一年多里,“很大一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办理职业医疗机构许可证上”。得知此情况后,思明区生产促进中心主动作为,为企业当起“跑腿人”。罗兴平说:“对于企业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在思明区生产促进中心就能够办理多项手续,这样处处为我们着想的政府让我们很感动!”

  这个生产促进中心于2012年12月29日成立,中心整合了原思明区招商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信用担保管理中心、中小企业促进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中华会计函授学校思明分校等6家单位,实现了“1+1>2”的资源集聚效应,为思明区各类企业、投资者提供咨询、推介、考察、洽谈、签约等全方位、多角度、一站式的服务,充分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本质上讲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供给。思明区在新常态下,善于用供需“正反手”加强调控引导,形成一个稳定的市场预期,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例如,指导生产促进中心服务企业后,令不少尝到甜头的企业自行当起了“招商大使”,“以商引商”的结果是,2015年思明区总部企业累计缴纳税收109.2亿元,比上一年增加8.4亿元,区域经济蒸蒸日上。

  “栽好梧桐凤自来”。如果说,一路一景、步移景异的优美环境是思明区吸引企业落户的理由,那么,良好的人文环境则是让企业“流连忘返”,扎根思明的一张“王牌”。

  有人统计过,在思明区,居民往任一方向,步行十来分钟即可到达一个公园。2013年7月“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战略行动开展以来,思明区更是注重房前屋后的绿化提升,城区功能的完善,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在镇海社区,原来脏乱差的开放居民区成为“幼有人带,老有人管,难有人帮,整洁优美,充满温馨,充满生活阳光”的“金色梦想”小区;在前埔北社区,中心公园里有了温暖的照明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