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厦门思明区建设东南总部经济新高地

  站在繁华的鹭江道纵目眺望,厦门财富中心大厦、建行大厦、国际银行中心等一幢幢百米高端写字楼直插云天,形成了厦门地标性的区域——这里,形成了集聚一大批世界500强及国内知名企业的厦门总部经济带。

  作为全国强区,鹭江道只是思明区发展总部经济的一个缩影。结合区情实际,思明区提出构建“1+6”现代产业体系并制定奖励和扶持政策,推动产业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促进区域产业高端集聚,优化升级。

  如今,在思明区经认定的总部型企业已有60家。2015年总部经济累计纳税额30.5亿元,越来越多扎根思明的企业具备了以总部经济模式走向全球的能力。目前,思明区正在“瞄准”建设具有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东南总部新高地的目标而努力。下一步将着重发展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旅游会展业、软件信息业、文化创意业、中介服务业等七个行业的总部经济,努力形成“一核两带两区七点”的总部经济发展新格局。

  总部经济凝牌集群

  在观音山嘉义大道旁,巍然矗立起安踏总部大楼集团的“大脑”,它“指挥”着企业的销售结算、产品研发、成品出样、战略部署等行动。最新的消息是,2015年,安踏的营业收入首次突破百亿,也是中国首家体育用品突破百亿的企业。

  一幢楼就是一个品牌,既为思明区创造了数亿税收,又成为行业的龙头。安踏,七匹狼、鸿星尔克、虎都等企业,纷纷都把服装设计中心、管理中心、结算中心和投资公司、高端服饰放在思明区。

  做大总部经济,源于城区空间资源约束趋紧的忧患意识。基于这一深刻认识,思明区确立了以“1+6”为主导产业的发展路径:以总部经济为引擎,以金融、商贸、旅游会展、软件与信息服务和文化创意等“高、新、特”(高端、新兴、特色)产业,6轮驱动。

  事实证明,思明区坚持走质量型增长、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思路是正确的: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该区财政总收入196.2亿元,以不到全市5%的土地创造全市30.46%的生产总值和19.59%的财政收入。

  思明区委书记游文昌说,思明区是福建省环境最好、业态最优、人力资源最丰富的中心城区,吸引总部入驻,既成为产业发展的重点,也成为区域企业的自主要求。对此,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裁办公室主任陈晓龙举双手赞成,他说:“总部经济模式是企业最高效的资源配置模式,伴随思明区整体产业升级,不同企业总部之间的集群聚合力也将助力集群内企业的发展,落户思明区顺理成章。”

  优质服务暖商暖企

  目前,厦门蒙发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个在思明区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版图”已经划到了全世界。2015年底,不包括海外市场,蒙发利销售额为28.6亿人民币,创税2.1亿人民币。

  面对成绩,公司董事长邹剑寒说这离不开思明区和所在的滨海街道的帮扶。邹剑寒认为,思明区有很强的包容性,身为陕西人的他,却在闽商文化浓厚的思明区担任了4年的思明区商会会长,“荣誉带来责任,更带来温暖。”

  “对于企业来说,发展总部经济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提升品牌形象。”厦门大学经济学教授杨继国说,“思明区立体式的产业体系正好吻合企业发展总部经济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思明区已积累了丰富的服务经验。”

  在思明区,有大陆首家生产促进中心,整合了招商服务、企业服务、信用担保管理、中小企业促进等职能,不仅实现资源集聚效应,更让各类企业、投资者享受到全方位、多角度、一站式的服务。这里还有个“企业服务110”,做到“只要你轻轻一按,剩下的事交给我来办”,为企业打造“绿色通道”,全程帮助梳理业务流程。

  近年来,思明区在厦门率先出台了一系列总部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包括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推动企业改制上市的扶持政策以及总部经济人才奖励政策等。2011-2015年共计兑现总部经济奖励6439万元,兑现上市扶持奖励4292万元。构建区、街、社区三级联动体系,形成了“四个一”工作机制(一个服务班子、一批专兼职人员、一套扶持政策、一个推进机制),不断优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