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泉港区:筑产业生态圈 闯兴城富民路

在上世纪90年代初,位于福建沿海中部的泉州市泉港区还是一片荒凉偏僻的渔村。这里有不少乡村是全市乃至全省典型的贫困乡村,每年需要千万元的上级资金补助。

岁末年初,走进泉港区,发现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国家级的产城融合示范区,正加速崛起。

构建石化产业生态圈

我省曾是一个不产一滴油的沿海省份。1992年9月,泉港炼出了福建历史上的第一滴油。25年过去了,如今的泉港已连续5年蝉联“中国化工园区”20强,2017年实现石化产值800亿元。

成绩的背后,是心无旁骛发展石化产业的大气魄。

走进泉港区南山片区,感受到一派火热的建设图景。

“公司选址泉港,主要看重生产的原料优势以及福建化工产业的发展前景。”福建钟山化工有限公司行政人事部副部长周文涛说,目前公司3条国外引进生产线、4条国内生产线已开通运行,产品年产量6万多吨,年产值达6亿多元。

作为福建首家生产减水剂的企业,钟山化工生产的减水剂用聚醚

根据石化产业链上企业关联性强的特点,泉港大手笔规划建设石化产业园区。围绕联合石化一体化1400万吨/年炼油、110万吨/年乙烯开展下游产业链招商,已入驻仙境、洋屿、氯碱和南山四个片区企业多达33家。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联合石化公司有一根管道直达凯美特气体公司,收集的火炬气通过收集、缓存以及分离提纯装置,最终生产出工业用的氢气与燃料气,并通过管道输送回炼油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得益彰。废水废气废渣“吃干榨净”循环利用,在泉港并非新鲜事,企业之间“隔墙供应”已成常态,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高达85%,泉港已入选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变招商“引资”为“选资”。该区绘制招商图,提高项目准入门槛,重点招对产业带动明显的高质量企业。泉港区领导率队,考察学习全国各大化工基地、拜访外资及国有大型化工企业总部,通过中石化联合会等第三方平台了解化工行业动态、获取知名化工企业投资信息,刷新行业“朋友圈”。

区镇两级共成立40多个指挥部,通过专项绩效考评、比学赶超竞赛、“三盏灯”“三张函”督查等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机制,激发党员干部创业激情。2017年,泉港25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45亿元,食品饮料、建筑材料、机械装备和汽车制造等产业实现快速增长,产值突破300亿元。

擘画民生宜居幸福图景

冬日的午后,位于泉港城市核心区的锦绣公园,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亮。公园占地520亩,葫芦形人工湖、音乐喷泉、绿地景观、雕塑小品、休闲栈道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很多人不会想到,数年前,这里还是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如今,却成了群众休闲健身的首选和文化地标,每天来的人络绎不绝。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吴礼源说,泉港区始终顺应人民群众的愿望愿景,做大“民生蛋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近几年,是泉港城市建设投入最多的时候。

投入1亿多元,将原本荒芜的盐碱地打造成锦绣公园,成为泉港新地标;总投资20亿元,对城中村龙山社区进行“三旧”改造,建设商业中心,吸引新华都、永辉等大型商超入驻,聚拢人气;打通“断头路”,推进路网建设,福厦高铁泉港段开建,拉大城市框架。

建区以来,泉港累计投入产城融合项目资金达到50亿元,中心城区建成面积扩大到12平方公里,入选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

环境一变,价值洼地效应凸显。如今,锦绣湖畔的总部经济区,首家金融机构——中国农业银行泉港支行正式入驻,接下来包括恒丰银行、国寿等在内的众多金融机构将陆续进驻,打造成“金融一条街”。

民生跟着“民声”走。通过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诉求,让泉港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群众。目前,泉港在全市率先实行免费高中教育,每年惠及5000多名学生;创新推行“跨级医联体”,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专家优质的医疗服务;全区60岁以上老人每年可享免费体检,每年给7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补贴1000多万元,让全区近2万名老人受益。

“2017年全区民生支出27.14亿元,且逐年递增。”泉港区长颜朝晖说,每年把80%以上本级财力用于民生,实施就业、安居、帮困、医保、农保、助学等民生工程,实现新农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四个全覆盖”。

新区崛起背后的精气神

一个新区的崛起,是党员干部精神淬炼的过程。精神起来了,速度和效率就有了。

“我们每签一份协议就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后面都凝聚着干部的心血。我们的体会就是,只要用心努力做,办法总比困难多。”见到泉港石化安全控制区拆迁干部小林时,他正在拆迁户家里商量土地丈量的事。

2017年3月,泉港启动石化安全控制区项目,在石化厂区和居民生活区建设绿化隔离带,彻底解决“厂居混杂”的历史问题。项目总投资超300亿元、涉及3个镇17个行政村4.65万人、拆迁总量554万平方米。

泉港抽调干部1380人,采取“成建制”模式成立征迁领导小组,分7个片区成立指挥部,17个工作小组、65个工作小编队全面进驻征迁一线,设立临时党组织,成立党员攻坚小组68个,建立项目推进“四个一”协调机制、征迁干部“六包”责任制等一系列运作机制,全面铺开征迁工作。

老家难舍,故土难离。村民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要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实属不易。项目动员会召开以后,征迁干部走村入户,磨破嘴皮、踏破脚皮,宣传政策、梳理问题、理顺关系,放弃周末和晚上休息时间,“5+2”“白+黑”,始终坚守在一线、奋战在一线。

动力并不是凭空产生,它来自于完善的考核机制所激活的干部精气神。

注重实绩、奖优罚劣。泉港建立一线考察干部、“干部召回”等制度,并把考评结果与干部奖惩、职务进退留转挂钩,解决“吃大锅饭”问题,并从基层一线、艰苦岗位一线培养使用干部,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推行党员冠名服务,在行政服务、法律咨询、矛盾调解等方面,打造党员冠名服务品牌120多个,引导党员干部在各行各业中亮身份、树形象、当先锋。目前,全区党员共承诺事项4.6万件,已落实3.2万件。

一子落而满盘活。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泉港信心满怀。“泉港将以‘石化筑高地、融合建新城、生态立样板、共享奔小康’为主线,打造活力泉港、宜居泉港、和谐泉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中续写新的辉煌篇章。”泉港区领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