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紫菜产业化 影响力扩大造就百亿产业链

薄薄软软的紫菜很轻,但是在某些人的心中,却重逾千钧。这些人,就是近年来奋斗在紫菜品种创新与种苗设施繁育产业化工程一线的科研人员。我们日常所食用的紫菜,在专家们的口中,全称坛紫菜。这种暖温性经济海藻,虽然貌不惊人,却是我省海水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毫不夸张地说,“这棵紫菜”的长势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数以万计紫菜种植户和加工企业的生存大计。

老产业遇隐忧

我省是坛紫菜的原产地,栽培历史十分悠久。或许是看起来不显眼,也或许是平时在我们的生活中太过于平常出现,以至于很少有人去认真想一想,紫菜究竟有多么重要。前不久,网络上疯传塑料紫菜的谣言,短短几天的时间之内,就让我省紫菜产业损失达亿元之巨。这一现实,才让公众猛然发现,紫菜产业竟然做得这么大了。一棵小小的紫菜后面,竟然牵动了亿元产值的民生大计。

当然,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壮大都不是偶然的,我们在为紫菜产业发展壮大而欢呼的时候,始终离不开一些人在背后为此而殚精竭虑。“我省的紫菜生产加工产业虽然很大,但是也存在不少隐忧。”省水技总站的专家说,这些隐忧包括:品种亟待改良,设施设备有待提升,栽培生产技术需要改革。近年来,在相关技术人员的努力下,我们虽然已经培育了少数的优良品种和品系,但没有建立起健全的良种导入生产的技术体系和制度,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坛紫菜产业要发展壮大,并造福民生,必须从构建现代化的坛紫菜种业体系入手,增加新的栽培种类,发展和应用新的技术。”专家说。这,正是奋斗在紫菜品种创新与种苗设施繁育产业化工程一线的科研人员孜孜以求的目标。

攻坚克难迎新生

重构坛紫菜种业体系,这简单的一句话,注定要用无数的汗水和心血去浇灌。

坛紫菜品种创新与种苗设施繁育产业化工程项目组日前出炉的一份总结报告,成了绝佳的注解。这份报告,与其说是工作总结,不如说是一部牵挂着民生的巨著。整整190页的报告,回顾了技术人员连续三年奋战在种苗设施繁育一线的心得体会,不仅详细介绍了基地建设、种苗繁育、平台建设、技术研发、集成推广、技术培训和知识产权获得情况,还分别就种质资源、优良品系选育、养殖技术三大领域进行了研究探索。

有多少付出,就会有多少回报。经过三年的艰难探索和攻关,坛紫菜种业创新项目组在国内首次构建坛紫菜现代种业体系。我省坛紫菜种质资源库中,不仅保存种质株系537份,并成功建立了坛紫菜良种选育的核心种质库,还建成了首个坛紫菜海区保种场。与此同时,坛紫菜种业生产体系也真正成型。在近期建成的我国首个坛紫菜遗传育种中心,保存有我国不同优良经济性状的养殖和野生群体坛紫菜丝状体克隆系和DNA样本301份;沿海多家坛紫菜育苗基地改造升级后,成为良种核心供应基地,有3家育苗基地首批达到坛紫菜省级良种场水平。

撑起百姓致富梦

冬去春来,春华秋实。三年的付出,终于有了丰厚的回报。“我们目前成功创新了坛紫菜制种工艺,并选育了3个新品系。”面对采访,专家们难掩自豪之情,这三大品系,在产量、抗逆性、耐高温、色素蛋白含量等方面优势明显,并已大规模中试推广,效果显著。这些成就,带来的是坛紫菜养殖技术和质量安全水平双提升,产业产值飞速增长,已经超过百亿元。

据介绍,项目在福建全省共推广坛紫菜“申福2号”“闽丰1号”新品种,养殖9.9万亩,增产6000多吨,增加经济效益5亿元,养殖产值超过25亿元。新品种推广覆盖到福鼎、霞浦、福清、平潭、泉港、漳浦、东山等我省沿海紫菜主要养殖区,还辐射到浙江、江苏等地,带动沿海养殖户3000余户,人均年收入达3万余元。坛紫菜产业的兴旺发达,还促使一些地方的产业融合,霞浦县坛紫菜养殖基地成为旅游摄影基地,年收入超过17亿元。坛紫菜养殖不仅从海洋中提取大量的碳、氮和磷,扩大海洋碳汇量,还显著降低海洋富营养化程度。

今年初,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专家组对坛紫菜品种创新与种苗设施繁育产业化工程进行项目验收,验收报告中,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超额完成实施方案规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我国知名海洋生物科学家王清印教授高度肯定了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实施的坛紫菜种业工程建设成果,为我国水产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机制和模式树立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