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重庆两江新区的批复》(国函〔2010〕36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各区域优势,有效整合要素资源,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提升产业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我国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
两江新区幅员面积1200平方公里,可开发建设用地面积550平方公里,其中已开发区域150平方公里,未开发区域400平方公里。立足国家战略定位要求和新区发展实际,两江新区实行“1+3”、“3托1”的开发管理模式,由6大板块协同推进新区开发建设。
两江新区是全市产业集聚的重要区域,产业发展初具规模,2009年实现GDP814亿元,工业总产值151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88亿元。新区初步形成了以汽车、轨道交通、电力装备、电子信息、仪器仪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为主导的制造业产业体系,拥有一批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金融、商贸、物流、研发等现代服务产业具备较强实力。两江工业开发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五里店工业研发设计中心、“星”系列总部楼宇基地、江北嘴金融核心区、悦来会展中心、保税港区等发展平台和配套功能较为完善,生产要素成本较低,各类优惠政策富集。
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出现新趋势。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进一步深化,全球消费品工业的转移已趋于完成,重型装备及制造业转移方兴未艾,一些高端装备业、高端制造业和重化工业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部分跨国公司开始将整个市场、研发及战略重心也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国内东部沿海地区在营商成本、资源要素供应紧张和外部需求减弱的情况下,正加快产业调整和优化升级,向中西部区域转移制造业的热潮正逐步形成。国务院近期审议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时期。这些为两江新区打造竞争新优势、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二、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
按照国家的总体定位和战略要求,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集聚发展、创新发展,大力推进内陆开放,高起点规划,前瞻性布局,紧紧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2大领域,打造“6+3”核心产业体系(6大工业:以轿车和新能源汽车为主导的汽车产业、以轨道交通和电力装备为主导的装备产业、以电脑整机和信息家电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以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为主导的生物医药产业、以碳纤维和高温超导材料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以节能产品和环保设备为主导的节能环保产业;3大服务业:以创新金融为主的金融业、以会展物流为主的商贸业、以资讯研发为主的信息业),构建“1心4带”战略空间布局(金融商务中心、都市功能产业带、高新技术产业带、物流加工产业带、先进制造产业带),努力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建成具有国际影响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国家重大装备产业基地和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内陆地区最大的综合运输物流中心、出口加工贸易中心和商务会展中心,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和研发创新中心。
按照新区“两年初见成效、五年形成框架、十年基本建成”的发展要求,分阶段设置产业规划布局目标。到2012年,区域产业实力显著增强,产业集聚明显加快,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比2009年翻一番,单位GDP能耗下降8%,新产品产值率提高到55%以上。到2015年,区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明显优化,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在2009年基础上翻两番,单位GDP能耗下降15%,新产品产值率提高到60%以上。到2020年,区域综合竞争能力显著提升,“6+3”核心产业体系初步形成,“1心4带”空间布局基本形成,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在2009年基础上翻三番,单位GDP能耗下降25%,新产品产值率达到66%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