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长江经济带引领发展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二十二长江经济带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内对外开放、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带的重大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沿江11省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以生态引领发展、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创新增强动力,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长江经济带双向开放,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全面提升,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作用日益凸显。一、坚持绿色发展,大保护谱写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长江沿江各省市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双赢的五年,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建设与绿色发展相得益彰、共同促进的五年。坚持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环境保护持续发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2-2015年,长江流域水质呈现出总体改善的趋势。长江干流11个省市共160个监测断面的水质,Ⅰ~Ⅲ类比例从2012年的86.3%上升到2015年的89.4%,提升了3.1个百分点;而Ⅳ类及以下水的比例从13.8%下降至10.6%,尤其是劣Ⅴ类水质的比例从4.4%下降至3.1%。森林面积显著增加。2012-2015年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森林面积由2012年的7880万公顷上升到2015年的8466万公顷,累计增长7.4%。截至2015年,长江经济带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1.5%,超过全国19.9个百分点。节能环保力度加大,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升。十八大以来,长江经济带经过积极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单位用水、用能利用效率明显提高。2015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万元GDP用水量为85.9立方米/万元。万元GDP能耗为0.57吨标准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万元GDP能耗比2014年下降了6.2%,降幅超过全国0.6个百分点,节能降耗成效显著。绿色发展引领,新能源生产取得积极进展。积极发展新能源是长江经济带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2015年,长江经济带核能、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发电量1006亿千瓦时,比2013年增长55.6%。2013-2015年期间,风力发电累计发电量为57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07.3%。二、坚持砥砺前行,大战略成就新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长江沿江各省市积极践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得到大发展的五年;是长江沿江各省市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五年。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经济总量稳步提升。2016年,长江经济带生产总值达33.3万亿元,较2012年增加了9.7万亿元;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43.1%,较2012年提高2.2个百分点。长江经济带地区以占全国约1/5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国2/5以上的经济总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支撑带。在经济总量稳步增加的同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快速增加,地区差异逐渐缩小。2016年,长江经济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56470元,高于全国2490元。长江经济带中有5个省市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比2012年多2个。经济带人均GDP最高的省市与最低的省市的比值从2012年的4.3倍降至2016年的3.6倍。地方财政实力明显增强,财政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力度不断加大。长江经济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自2011年跨上2万亿台阶后,2012-2016年五年间连跨两个台阶,2014年超过3万亿元,达到32919亿元,2016年超过4万亿元,达到42699亿元,比2012年增长62.4%。2016年,长江经济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6.8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51.2%。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2016年,长江经济带内有5个省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于全国(57.4%)。从高到低依次是上海市(87.9%)、江苏省(67.7%)、浙江省(67.0%)、重庆市(62.6%)和湖北省(58.1%)。从城镇化发展阶段看,上海已进入城镇化发展成熟期,江苏、浙江和重庆城镇化率超过60%,湖北、江西、湖南、安徽超过50%,四川、云南和贵州超过40%。三、坚持产业升级,新目标引领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高度重视优势产业,不断巩固传统产业发展基础的五年,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的五年。农业产业基础稳固,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推进。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核心区。2016年,长江经济带农业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3左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占全国的41.3%,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7.5%,油料产量占全国的44.6%,棉花产量占全国的12.6%,油菜籽、芝麻、蚕丝、麻类、茶叶、烟草、水果等经济作物,在全国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长江流域农田水利化、农村电气化程度普遍提高,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平原农业机械化、农村园林化开始凸显。工业供给逐步改善,工业结构向高端演进。长江流域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长江经济带内产业不仅总量大,而且集聚度高,内部配套相对完善。流域内逾20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占全国比重超过40%。特别是纺织、家电、电子、电力、化工、汽车、船舶、建材和装备制造业等产业的集群优势明显。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内各省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构优化、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的现代工业体系正在形成。2016年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为39.1%,比2012年提高4.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6.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业贡献稳步提升。十八大以来,长江经济带各地区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第一、二产业比重不断降低,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产业结构稳步升级。2016年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结构为8.10:42.88:49.02,实现了“三二一”型的产业结构转变。服务业主体地位正在形成。2016年,长江经济带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63194亿元,比2012年增加64574亿元,第三产业比重较2012年上升了7.2个百分点,上升的幅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在传统行业稳步增长的同时,金融、房地产、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新兴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四、坚持互联互通,大走廊架起新通途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长江沿江各省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取得突出成就的五年,是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战略、长江经济大走廊互联互通建设大发展的五年。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投资建设成绩斐然。十八大以来,长江经济带沿江各省市把投资作为“驾辕之马”和“底盘”,加快投资建设步伐,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3-2016年,长江经济带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8213亿元,年均增长16.5%,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占全国投资总量的比重也由2012年的40.5%提高到2016年的44.2%,为长江经济带经济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交通运输业投资稳步增长,运输能力持续增强。十八大以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2012-2015年,累计增加8539亿元,年均增长20.9%,高于全国4.8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比重由2012年的35.3%提高到2015年的39.9%。铁路、水运、公路建设强力推进。2015年底,长江经济带铁路营运里程达34638公里,内河航道里程9030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48124公里,比2012年分别增加6639公里、1336公里、12111公里。邮电网络大发展,信息通信水平快速提高。2015年末,长江经济带省份实现邮电业务总量12381亿元,是2012年邮电业务总量的2.03倍,年均增长26.7%。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量达11322万户,比2012年增加4256万户,年均增长17.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占全国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的43.6%。移动互联网用户不断壮大,移动互联网用户2015年底达到4.06亿人,占全国比重达到42.1%。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总量攀上新台阶。长江经济带的大流通,也促进了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十八大以来,长江经济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屡创新高,在2013-2016年4年中连续迈上四个新台阶,分别跨越了10万亿元、11万亿元、12万亿元和13万亿元大关。2016年消费品市场发展再创新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9650亿元,占全国总量的比重达到42.1%。2013-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6%,快于全国平均速度0.6个百分点。五、坚持开放创新,新格局孕育新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长江沿江各省市全力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建设海陆双向对外开放新动力的五年,是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经济发展新动力初步孕育形成的五年。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外向型经济逐步扩大。近年来,沿江各省市外向型经济格局逐步提升。2012-2016年期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占全国的比重从2012年的40.4%上升到2016年的42.5%。同时,2012-2016年期间,11个省市累计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分别占全国的45.6%和38.4%。外商投资企业由2012年的18.49万户上升到2015年的20.9万户,增长了13.0%。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自贸区发展日新月异。长江经济带沿江各省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质量效益也有明显提升。2012-2016年期间,长江经济带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由23919亿元上升到31023亿元,占全国的比重由38.6%上升到45.1%。随着上海自贸区的改革探索渐趋深入,以上海带动长江全流域发展、以武汉带动中游、以重庆带动上游的双向开放大格局初步形成。五大自贸区(上海、浙江、湖北、重庆、四川)贯穿整个长江经济带,涉及的五个省市GDP总量、固定资产投资、对外贸易额占长江经济带的比重分别达到47.0%、42.0%和58.8%。创新力度不断加大,竞争优势添加新动力。十八大以来,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能力不断提升。2015年,长江经济带累计研发投入6250亿元,是2012年的1.43倍;长江经济带技术市场成交额2902亿元,占全国总量的29.5%,比2012年提高1.5个百分点。高投入带来高产出,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应用,2015年,长江经济带新产品销售收入达到80076亿元,是2012年的1.45倍,年均增长9.7%。六、坚持共享发展,新理念创造大和谐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长江沿江各省市大力强化公共服务建设、社会事业得到大发展的五年;是长江沿江各省市坚持民生优先,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惠民生力度不断加大,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绩,长江经济带省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迈上新台阶。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水平的省市有3个,分别是上海(57692元)、江苏(40152元)、浙江(4723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水平(12363元)的省市有4个,分别是上海(25520元)、江苏(17606元)、浙江(22866元),湖北(12725元)。就业人数大幅度增加。2012-2015年,长江经济带累计新增就业人数3364万人,年均增长3.6%,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逐年攀升,接近七成。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的范围之内,11个省市中大部分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全国水平。物价水平总体保持平稳。五年来,长江经济带省市居民消费价格年均涨幅保持在2%左右,总体保持平稳。公共服务更加完善,社会事业获得大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较快。2015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共有普通高校、招生、在校生、毕业生人数,比2012年分别增加47所、23.1万人、94.9万人和25.9万人。卫生事业力量增强。长江经济带11省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8.4万家,卫生计生人员总数439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11万张。文化事业更加繁荣。2015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拥有群艺馆、文化馆1397个,公共图书馆1217个,博物馆1693个,艺术团体5625个。民生兜底不松懈,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十八大以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稳步增加。2015年末,共有2246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6613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比2012年分别增加902万人、4025万人。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带动下,沿江各省市加快改革创新,狠抓政治落实,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重因素,各地区在现代化水平、城镇化程度、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及财富占有等方面还存在差距,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梯度转移升级的任务还很艰巨。当前,正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全面布局、深入推进的重要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沿江省市共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时代风帆,乘风破浪,筑梦远航,一定能够夺取长江生态大保护新胜利,不断开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新局面!(湖北省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