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渝北挖深度拓空间工业园“二次创业”

  园区是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渝北工业领跑全市的重要引擎。随着区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幕的开启,园区将成为渝北“做优存量、做大空间”的重要突破口,为该区新一轮工业大发展挖掘潜力、拓展空间。

  拓展空间发展“高精尖”

  在空港工业园区有一片简洁、现代的建筑群,这是美国科勒公司与重庆银翔集团合资成立公司的所在地。

  2008年,美国科勒联手重庆银翔进驻空港园区,成为我市采用最先进技术生产通机高端产品的企业。如今,公司生产的通用机械设备远销美国、欧洲等地,其产值年年翻番,去年已超过4亿元。

  不仅是科勒,在空港工业园,包括长安、恒通等在内的工业项目达200多个,有46家企业跻身工业产值“亿元俱乐部”。空港园区也因其雄厚的工业综合实力连续两年位居全市41个市级特色工业园区第一名。

  空港工业园无疑是渝北乃至全市工业园区发展的标杆。渝北另一工业发展平台台商工业园正以打造“低碳新型产业园”、“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为目标,必将为渝北工业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尽管成绩喜人,但面对渝北工业的后续发力,特别是新型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园区作为“主战场”的载体作用被置于一个更为重要的位置,“空间”问题随之而至。

  “空间是工业发展的承载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要做大做强,要集群发展,肯定需要拓展空间;引进外来企业进驻,没有空间也落不了地。”在渝北区委书记周旬看来,积极拓展园区空间,成为渝北现阶段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当务之急。

  按照规划,渝北的园区拓展区建设将主要集中在三大板块:空港工业园拓展区,到2013年完成一期4.5平方公里征地拆迁和基础配套,到2016年完成一期开发建设;台商工业园石坪组团,到2013年完成一期4.48平方公里征地拆迁和基础配套,2016年全面完成开发建设;争取设立洛碛移民生态工业园,到2014年形成可供招商的硬件环境。

  对渝北而言,这一轮的空间拓展“既不贪大求多,也不盲目扩张”。用周旬的说法是:决不走“摊大饼”式的粗放发展之路,要把这些寸土寸金的地块留给“高精尖”。

  深度挖潜提升生产力

  尽管在5年内,渝北有望新拓展工业园区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但是对于有限的土地资源来说,在现有存量空间上提质增量,显得更为紧迫而重要。

  于是,渝北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希望通过园区的“二次创业”和升级发展,确保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不断提高土地的投入产出强度。

  从国际生态工业城的打造到以科技驱动产业升级,从建标准化厂房“经营资产”到创优环境吸引人才聚集……事实上,以空港工业园为代表,渝北工业园区已经踏上了升级发展之路。

  据介绍,面对目前的用地紧张,园区正从“以地招商”变为“以房兴业”,通过标准厂房的建设来“筑巢引凤”,既实现集约化发展,又深入推进资产经营。2011年,空港园区自建和入驻企业兴建标准厂房开工近12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近50万平方米。这些标准厂房全面建成投用后,可快速聚集新兴产业项目,新增400亿元以上的产值。

  台商工业园则拟建总部大楼,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集团区域总部、大型民营企业总部等入驻。同时充分挖掘存量土地资源,比如支持玮兰床垫与国际知名品牌宜家合作,建设环保高端家具生产基地。

  渝北区区长黄玉林介绍,按照工业园区“深度挖潜”的要求,渝北区将力争有效整合利用存量土地1000亩以上,新增标准厂房500万平方米以上。通过加强扶持政策的引导,鼓励企业生产用房向空中要地,实现产能最大化。同时,不断创新园区体制机制,向管理要潜力。继续实施“大项目、大基地、大支柱”战略,全面实施重点工业企业培育计划,引导企业内部挖潜。

  三大园区谋求新跨越

  通过深度挖潜和拓展空间,渝北工业园区“二次创业”的思路逐渐明晰:

  空港工业园区围绕“千亿级国际生态工业城”的目标,一手抓拓展区的开发建设,一手抓建成区的升级发展,在巩固提升汽车、摩托车、电线电缆、通用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在拓展区规划建设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工业总部经济产业园。到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台商工业园围绕建设“重庆高新企业和总部经济集聚区”目标,加快石坪组团开发建设,推进回兴组团现有企业升级发展,培育形成医疗微系统产业园、特色轻工产业园、工业总部经济产业园,到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

  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要抓好食品工业城的提升发展,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力争到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