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两江新区三大工业园区 强统筹 促民生

  火灾预防、文明礼仪、心理辅导,一场别开生面的新市民培训班日前在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区首次开班,来自龙兴镇、石船镇的120名农转城人员参加了培训。家住和合家园13栋的76岁的王树云老人参加培训后十分感慨,他说:“几十年来都没听说过的东西,一堂课下来了解了不少。下次培训,我还想再来听!”

  新市民培训,只是两江新区积极探索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方面的一个小小缩影。随着两江新区开发开放的逐步深入,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仅在两江工业开发区的鱼复、水土、龙兴三大园区,这样的探索就越来越深入和鲜活。

  免费培训 让农转城人员逐渐融入城市

  征地群众农转城,就业培训是关键。“农民愿意学什么”?“现在需要什么技能”?“就业紧缺什么人才”?

  为此,两江新区针对当时当地实际情况,推出从就业培训到推荐就业的培训工程,培训采取自愿报名、按需培训、封闭学习、费用包干、适当补贴和推荐就业、双向选择的原则。开发区域内18岁-55岁被征地“农转城”人员均可报名参训,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吃、住不交一分钱,培训费全免,每天还发给一定补助。

  免费技能培训、订单式就业培训、新市民培训正成为农转城人员逐渐融入城市的“三大法宝”。

  在鱼复工业园,为帮助农转城人员提高就业技能,由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管委会、鱼嘴镇和复盛镇联合举办的月嫂技能培训班在鱼嘴镇中学多媒体教室开班,来自鱼嘴镇和复盛镇共47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免费培训。参加培训的学员年龄最小的29岁,年龄最大的51岁。培训班特邀请了重庆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质量督导员讲授产妇和新生儿护理知识。

  学员们经过7天的培训后,还将参加由重庆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举行的技能考试,由重庆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即将颁发给合格学员,凭借这一证书,农转城人员又多了一块求职的“敲门砖”。

  将培训与就业紧密对口,订单式就业培训成为两江工业开发区各园区积极采取的一种培训方式。

  在水土高新园,复兴与水土两镇的300余名农转城人员参加了征地农转城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班,分班学“手艺”。技能培训针对复兴镇、水土镇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实际需要,采取与企业联合订单式培训的方式,重点开设家政、LED应用电子技术、数控车工的培训班。据悉,培训采取自愿报名、按需培训、封闭学习、费用包干、适当补贴和推荐就业、双向选择的原则。

  从2012年7月—10月,两江新区集团公司下属的两江物业公司在鱼嘴镇开展两江新区物业培训,计划用三个月的时间培训一批农转城人员为合格员工。首批员工培训达到上岗要求后,将全部在鱼复工业园区安置房小区和韵家园内持证上岗,两江物业公司成立以来,已在鱼嘴镇征地拆迁人员中招收120余人作为公司员工,未来还将招收更多人员进入公司。

  新市民培训,更为全面提升农转城人员综合素质,实现农转城人员市民化转型,逐渐融入城市提供了帮助。

  在龙兴园区近日举办的新市民培训中,培训内容包括城市火灾预防、扑救及逃生;健康理念、常见疾病防治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文明礼仪知识、农民变市民心理辅导以及如何做一名自豪的新市民等。

  重庆安居防火知识培训中心、渝北区人民医院、渝北区作协、重庆南方翻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专题辅导,以《和合文化》、《健康知识》、《文明礼仪》、《公民道德》、《心理辅导》、《安全知识》及《如何做一名自豪的龙兴人》为主题,力图从实际出发增强农转城人员文明意识、家园意识和公益意识等。

  据统计,此次培训满意率达98%。培训结束后,学员们对新市民培训班提出不少建议,他们表示“开始还不晓得有这么丰富的课程,硬是开了眼界。”他们认为,培训班时间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通过培训,达到了相互交流、增进知识的目的。龙兴公司、龙兴镇以后计划每月举办一期新市民培训班,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工作。

  “家门口的招聘会” 让农转城人员实现家门口就业

  为拓宽农转城人员的就业渠道,两江新区全面开发就业岗位。新区鼓励落户入园企业拿出15%的就业岗位,加快城市商贸项目建设,创建重庆市微型企业园,培育和扶持一批创意新、投入小、成长快、带动大的微型企业发展,确保开发区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劳动者100%实现就业。做好企业就业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在全市发布用工信息,搭建就业信息平台。

  6月初,鱼复园区郭家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望江车站广场举办了大型现场劳动就业招聘会。约有1000余名求职者参加了招聘会,其中“4050”人员有400余人,低保人员有220余人。共有440余名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签订了意向性协议。

  据了解,为确保本次招聘活动取得实效,郭家沱街道精心选择招聘单位,邀请了重庆斯凯力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永辉超市等多家本地企业和五里坪工业园区、鱼复工业园区企业共计31家单位,提供了2200多个岗位。同时印制了2000多份招聘信息进家入户发放,广泛动员求职者参加招聘。

  为摸清企业情况,为农转城人员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龙兴园区还积极开展园区企业用工情况调查,全面推进园区城乡统筹工作。

  近日,龙兴园区召开园区农转城人员就业专题会,园区内8家中标建筑施工企业代表参加会议。会议要求,各中标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拿出不低于15%的用工岗位招用龙兴本地农转城人员。据悉,目前龙兴园区内建筑施工企业共招用本地工人215人,有2家企业用工本地化率超过15%,另有6家企业未达到最低用工本地化比例要求。园区内物业公司、劳务公司、建材门市等单位平均用工本地化率达70%。下一步,龙兴园区将对未达到用工本地化最低比例企业进行督促,促进龙兴本地农转城人员充分就业。

  保障性住房 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站在龙兴园区两江大道上,远远就能看见一幢幢高耸的小区大楼,这里就是融合了“一改六好”、“安居乐业”理念的重庆最高档的新型安置房——和合家园。

  按照“一改六好”即“划拨地改为出让地”、“地段好、户型好、质量好、配套好、环境好、物业好”六好标准修建的和合家园定向商品房,不但可以解决所有征地拆迁农民居住问题,还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在这种新型安置房模式下,农转城人员将得到两个方面收益:一是出租收益,比如一个三口之家,可选择一套两室一厅和一套一室一厅,自己住一套,再出租一套,加上小区处于开发区比较繁华的区域,每个月都能有稳定的租金收益;二是增值收益,所有安置房均属于具有完整产权的中档以上商品房,农转城人员安置时仅以1900元左右每平方米购买,而同区域商品房每平方米大多超过5000元,仅此一项,一个三口之家的财产性收入就将增加30万元以上。

  和合家园的落成,让农转城人员不仅可以享受到城里人一样的高品质小区实现“安居”愿望,更有优先在和合家园物管公司工作的“乐业”条件。

  “现在好了,儿女们在家门口找了一份工作,不仅能在下班时间回家照顾我们老小,还能有不错的收入,总体算起来还是比较划算的。”在和合家园广场散步的陈明老人说,自己的女儿就是在和合家园的物管公司上班,并用质朴的话语表达出了许多农转城人员的的心声。因为在此之前,他们不仅要背井离乡,去外地找工作,还要在春耕时节放弃工作回家耕种,这样一来每年都会多次迁徙。每一次上演“孔雀”东南飞,都会留下形单影只的空巢老人和大批留守的儿童

  今年国庆中秋佳节前,随着两江新区北碚水土镇飞马村村民曹槐树选中C10户型26幢2单元5-4号,两江新区重点民生工程——水土高新园“和欣家园”一期定向商品房销售前完美谢幕。1026套房屋全部售罄,3859名安置群众在完成相关接房手续后,将乔迁进渴盼已久的新居,踏上融入两江新区新生活的旅程。

  水土高新园“和欣家园”是两江新区继龙兴工业园区和合家园实现顺利分房后,销售的第二个定向商品房。也是又一个高水平的农民定向安置房。

  和欣家园最初定位为经济适用房性质,两江新区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出发,将和欣家园土地改性,将划拨地改为出让地,升格为商品房性质,使安置户主拥有完全产权。安置房地处水土高新园,紧邻水土镇,安置群众宜工宜商,为其就业提供了便利。来自土地改性和良好的物业、公共服务、环境、绿化配套为安置房提供了较大的增值空间,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下半年,两江新区进一步加大了安置房建设力度,在建安置房6个,新开工项目8个,到明年上半年可安置4万多人。据悉,新区未来安置房建设规模超过800万平方米,加上1752万平方米的公租房建设,将有效保障新区群众住有所居。

  据悉,到2020年,两江新区将安置被征地群众20余万人,全面解决农转非群众的住房、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问题,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到2020年计划建成安置房800万平方米,加上1000多万方的公租房,可为20万农转城人员和30万各类务工人员提供住房保障;计划完成就业培训10万人,实现就业30万人;计划建成一批高标准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引进若干所国际和国内知名大学,建设教育发达、人才荟萃的科技教育中心;力争建成完善的医疗保障配套设施基本完善,实现由传统农村文明向现代城市文明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