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重庆黔江立体农业立起乡村振兴支柱

“基地未投产前,套种白菜、莴笋、南瓜等蔬菜,保障农户收益。投产后,将套种魔芋、中药材等品种,同时发展黑猪、土鸡养殖。”近日,在黔江区杉岭乡林峰社区“叫得响”果树基地,基地负责人朱红军向前来考察学习的客商们作这样的介绍。

4月的杉岭乡,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果树基地里的脆桃、蜜李树的枝头已冒出了新芽;绿油油成片的白菜、莴笋苗躺在基地里,极富生气。果树基地的发展模式是立体农业发展模式,主要采取“种养结合”、“长短结合”的发展方式,因地因时制宜,在基地里发展种养业及其观光业等产业,能够确保土地增效、基地增收和农户致富。

据介绍,2017年,林峰社区组建了重庆市叫得响果树种植股份合作社,由林峰社区居委集体资金入股5万元占股10%,杉岭乡供销社入股10万元占股20%,农户土地占股70%。通过农村土地股权化改革,林峰社区1组、2组的51户农民变成了股东,让他们在家门口便实现了就业和创业。目前,基地规划有土地400亩,主要种植了仙女脆桃、蜂蜜李等果树,预计两年后全面投产时水果亩产量将达1000公斤,亩产值可实现2万余元。

“叫得响”果树基地的立体农业发展模式只是黔江区大力实施“亩产万元立体农业行动”的一个缩影。

“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和突破口在于发展产业。如果没有产业,老百姓就没有稳定收入。”黔江区委相关负责人说,全区通过大力实施“亩产万元立体农业行动”,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家庭农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兴旺。

据了解,“亩产万元立体农业行动”是指通过发展立体化农业,让每亩土地的收益能够达到万元以上。譬如采取种养结合(林下种菜、养鸡等)、农旅结合(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等发展模式都属于立体农业。

一直以来,黔江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乡村。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拓宽发展思路,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唱好“林中曲”,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位于中塘乡胜利村8组、9组茶园(小地名)的百富联油茶基地,漫山遍野的油茶在春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在油茶基地里,还套种有马铃薯等农作物。

油茶基地负责人黄宁是一名返乡创业者,他的老家就在油茶基地山脚下。他说,茶园山高坡陡谷深,人烟稀少,属于不适宜居住的地方。2015年,他和几个朋友在茶园流转土地2000亩,规模种植起了油茶。前期油茶还未达到盛产期时,就在基地里套种南瓜、花生、马铃薯、海椒等作物,以此来解决盛产间隔期基地的收入。

据介绍,油茶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主要栽种油茶以及进行茶籽粗加工、茶籽油细加工及销售,进行订单生产、统一销售。基地规划5000亩,全部建成后将直接带动周边500余家农户种植油茶,预计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实现农民就近就地务工100人以上。

黄宁算了一笔账:两三年后,基地油茶进入盛产期,每亩最高产值可达2.6万元,而且4个品种(湘林、长白山、软枝、红花大果)的盛产期将达50至200年不等。同时,除栽种、生产油茶及产品外,还利用当地生态优势,农旅融合、长短结合。未来,基地将有三大支柱产业,包括油茶种植田、生态鱼塘和生态花卉果园。

“中塘乡亩产万元立体农业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脆红李、猕猴桃、油茶等初具规模,一棵果树就能养活一个人,一亩基地就能致富一家人,一个产业就能带富一片区域。”中塘乡党委书记潘东信心满满。

在邻鄂镇,松林村冬桃基地呈现出一派紧张繁忙、生机勃勃的春耕景象。松林村冬桃基地所在地叫石人山(小地名),这里曾经土地石漠化较为严重,成为当地绿水青山中的一块“伤疤”。当地通过发展冬桃产业,大量种植桃树,修复了绿水青山,也实现了向“金山银山”的转变。

“靠山吃山,绿色发展。”邻鄂镇镇长周涛介绍说,邻鄂镇因地制宜,通过大力发展打造立体农业示范基地,聚集绿色财富,为村民打造了致富“靠山”。前几年,松林村人胡维成从新疆务工(种植果树)回到家乡,通过流转石人山附近土地300余亩,种植冬桃2万余株。如今,他还成立了公司,带动当地30多户农户80余人种植樱桃、梨子、黄桃、脆红李,并搞起了乡村旅游。

立体农业示范基地不仅绿了荒山,还富了百姓。

如今,黔江区立体农业遍地生花。水田乡羊肚菌产业、小南海镇生态水产养殖场、濯水镇双龙村蚕桑+高山反季节蔬菜、冯家街道一江两岸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示范带等立体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正如火如荼。今年,全区按照每个乡镇街道主抓1-2个骨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立体农业发展格局规划,在市级深度贫困镇金溪镇布局了5000亩立体农业示范基地,其余29个乡镇街道均打造了1000亩以上的立体农业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