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幽的山风,嗡嗡的响声,香甜的气息,行走在重庆梁平区石安镇,处处可见“甜蜜”事业。近日,笔者来到石安镇程村四组高保平家看到,一个个原木掏空而成的古朴“蜂箱”有序的堆放在两间茅草棚内,一只只蜜蜂飞进飞出,映着两旁生长茂盛的花草,形成一幅蜂飞蝶舞的美丽画卷。
“不要怕,我这些蜜蜂经过了训练的,不扎人。”高保平一边介绍一边打开“蜂箱”盖子,并顺势抽出一匹蜂巢,只见成百上千只蜜蜂“拥挤”在一起,黑压压的一大片。
据了解,高保平从82年开始养蜂,是当地有名的养蜂“土专家”,也是镇上聘请的养蜂顾问。据高保平介绍,他的基地育有蜂山一号、蜂山二号、洪德兴蜂等多个品种的蜜蜂,共配置了60多个蜂箱,而每个蜂箱至少有八至十匹蜂巢,每年能产近1吨的蜂蜜,一年收入十余万元。而像高保平这样的养蜂规模,全镇大约有十余户。
因为很远就能闻到蜂蜜的香甜,笔者忍不住尝了一口原汁蜂蜜,甘甜醇厚而不腻,带有淡淡的花香味,味道纯正。“我们从不添加任何辅料,保证了蜂蜜的质量,因而很受顾客青睐。”高保平说,因为品质保证,他的蜂糖从来不愁销售,远销至贵州、四川等地,更是有很多慕名上门够买的顾客。
“养蜂苦、苦养蜂。养蜂乐,乐养蜂。”这是石安镇养蜂人长挂嘴边的一句话。近年来,该镇立足镇情,利用独特的自然生态优势,采取“公司+合作社+蜂农”及“蜜源植物+蜜蜂”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蜜蜂产业。为了让这份“甜蜜”给更多村民带去富裕,石安镇按照蜂蜜产业的“135”发展体系,找出蜜蜂产业发展的“结症”,并针对“结症”开出“良方”。
在石安镇蜂恋花谷,一株株乌桕、栾树长势良好。“这是我们近两年培育的蜜源。”石安镇镇长罗世贵介绍道,因为之前蜜源植物单一、数量少,成了限制蜂蜜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为了打破除油菜、槐花开放的季节,其他月份蜜蜂没有蜜源的桎梏,该镇按照“季节结合、主辅结合、蜜粉结合、木草结合”的原则,加大刺槐、国槐、荆条、乌桕、山乌桕等蜜源植物种植。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养蜂业政策,对养蜂户实行梯度奖励,极大调动了养蜂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除了补充栽植乌桕、山乌桕、栾树、国槐、刺槐等植物,我们还发展琵琶、李子等经济林作物作为蜜源,除了冬季温度太低,蜜蜂不外出采蜜外,基本能保证蜜蜂每个月都有花采。”罗世贵说道,广植蜜源不仅为蜜蜂提供了充足的花源,丰富的植被还和周围的山水相得益彰,提高石安镇了观赏性。
据了解,从2015年至今,该镇借助退耕还林土地,栽种乌桕、刺槐、栾树等蜜源植物100万株,共计7000亩,预计3年栽种蜜源植物12000亩,届时蜜源可承载蜂群5万群。目前全镇有蜜蜂6000余群,预计蜜蜂产业实现年产值1800余万元。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按照打造重庆蜜蜂第一镇,两年内做大镇内规模,三年内作响区内品牌,五年内做出市内名气的目标,大力发展蜜蜂。等蜜蜂发展到一定规模,我们还将申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罗世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