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两江新区:产城共融 崛起开放新地标

  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

  作为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放开发新区,两江新区成立3年来,注重产城融合,一方面打造“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宜居、宜业、宜商环境,一方面注重城乡统筹,让城乡征地拆迁群众融入城市生活,成为新区产业的“生力军”。

  3年来,两江新区准确把握中央赋予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和“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的定位,在开发开放中逐渐形成了一座产城共融的现代化新城。

  打造宜居、宜业、宜商环境

  到2015年两江新区城市绿化覆盖率将达45%以上

  走进两江新区,便捷宽阔的公路干道,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密密麻麻的集装箱码头,处处都散发着现代化新城的气息。

  在这个新区,水域、山地和生态面积占去近一半,总规模近6000亩的两江新区龙湾中央城市森林公园、九曲河湿地森林公园、蔡家中央森林公园3大城市森林公园里,山花烂漫、绿树成荫,使两江新区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3大空间的协调分布。

  今年春节前,两江新区重要基础设施项目重庆中央公园正式开园,这是继纽约中央公园、伦敦海德公园、上海浦东世纪公园之后,全球第4个城市中央公园,同时也是西部最大的开放式城市中央公园,拥有2.4万平方米广场音乐喷泉、200亩阳光草坪。值得一提的是,新区所建公园位于寸土寸金的城市黄金地段,这体现了两江新区以民为本的开发建设理念。

  两江新区成立以来,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走开发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有效规划和保护区内山脉、河流、湿地等天然生态屏障,以江北嘴、悦来、礼嘉、龙盛4个城市中心区为重点,促进产城融合、文化繁荣、生态宜居、社会和谐,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都市核心区。

  两江新区以“智慧+自然”为城市开发建设理念,现已实施悦来国家绿色低碳生态城区示范、江北嘴中央商务区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示范、水土片区可再生能源集中连片全国示范项目;开展了数字城管、保税物流便捷通关、渝新欧国际物流大通道等大量智慧城市相关工作。

  两江新区规划展馆的巨型沙盘上,新区的生态发展布局一目了然。根据“江山叠翠,绿网融城”的规划理念和“一带、四楔、十廊、百园、绿网”的空间布局,两江新区在未来10年将实施外围四山森林屏障工程、森林植被景观提升工程、横向森林廊道建设工程、森林生态休闲游憩区建设工程、两江滨江景观带建设工程、城市绿化空间建设工程和城市森林绿网建设工程。到2015年,两江新区城市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5%以上,城郊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绿地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态格局正加速形成。

  让拆迁群众融入城市

  成为新区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为避免出现飞速发展后回头补民生欠帐,新区坚持民生导向开发之路,切实让群众共享开发开放成果。高标准补偿,高品质还房,高技能培训,高就业保障,按照“一改六好”(即“划拨地改为出让地”、“地段好、户型好、质量好、配套好、环境好、物业好”)的标准建设了新型安置房,提高了农民财产性收入。

  站在龙兴园区两江大道上,远远就能看见一幢幢高耸的小区大楼,这里就是融合了“一改六好”、“安居乐业”理念的重庆最高档的新型安置房--和合家园。

  按照“一改六好”标准修建的和合家园定向商品房,不但可以解决所有征地拆迁农民居住问题,还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在这种新型安置房模式下,农转城人员将得到两方面收益:一是出租收益,比如一个三口之家,可选择一套两室一厅和一套一室一厅,自己住一套,再出租一套,加上小区处于开发区比较繁华的区域,每个月都能有稳定的租金收益;二是增值收益,所有安置房均属于具有完整产权的中档以上商品房,农转城人员安置时仅以1900元左右每平方米购买,而同区域商品房每平方米大多超过5000元,仅此一项,一个三口之家的财产性收入就将增加30万元以上。

  和合家园的落成,让农转城人员不仅可以在高品质小区实现“安居”愿望,更有优先在和合家园物管公司工作的“乐业”条件。

  “现在好了,儿女们在家门口找了一份工作,不仅能在下班时间回家照顾我们老小,还能有不错的收入,总体算起来还是比较划算的。”在和合家园广场散步的陈明老人说,在此之前,他们不仅要背井离乡,去外地找工作,还要在春耕时节放弃工作回家耕种,这样一来每年都会多次迁徙。每一次上演“孔雀”东南飞,都会留下形单影只的空巢老人和大批留守的儿童。

  据悉,新区未来安置房建设规模超过800万平方米,加上1752万平方米的公租房建设,将有效保障新区群众住有所居。

  技能就业培训遍地开花

  鼓励落户入园企业拿出15%的就业岗位给农转城人员

  免费技能培训、订单式就业培训、新市民日常培训正成为农转城人员逐渐融入城市的“三大法宝”。

  截至2013年3月,两江工业开发区累计开办农转城人员技能培训33班次,培训农转城人员2700多人次;推荐农转城人员就业2280余人,非农转城人员就业近450人;开办市民素质教育班50余班次,培训人数约4600人次。

  在两江新区各工业园,为帮助农转城人员提高就业技能,举办了月嫂技能培训班,叉车工技能培训班、物业管理培训班等多个免费技能培训班,让农转城人员获得一块块就业的“敲门砖”.将培训与就业紧密对口,订单式就业培训成为两江工业开发区各园区采取的一种培训方式。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两江新区集团公司下属的两江物业公司在鱼嘴镇开展两江新区物业培训,首批员工培训达到上岗要求后,已在鱼复工业园区安置房小区和韵家园内持证上岗。

  在龙兴园区近日举办的新市民培训中,培训内容包括城市火灾预防、扑救及逃生;健康理念、常见疾病防治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文明礼仪知识、农民变市民心理辅导以及如何做一名自豪的新市民等。在两江新区各园区,几乎每月都有一期新市民培训班。新市民培训,更为全面提升农转城人员综合素质,实现农转城人员市民化转型,逐渐融入城市提供了帮助。

  为拓宽农转城人员的就业渠道,两江新区全面开发就业岗位。新区鼓励落户入园企业拿出15%的就业岗位给农转城人员,同时还加快了城市商贸项目建设,创建重庆市微型企业园,培育和扶持一批创意新、投入小、成长快、带动大的微型企业发展,确保开发区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劳动者100%实现就业。做好企业就业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在全市发布用工信息,搭建就业信息平台。两江新区专门成立了人力资源公司,组织了多场招聘会,搭建起企业和人才之间的对接平台。

  据悉,到2020年,两江新区计划完成就业培训10万人,实现就业30万人;计划建成一批高标准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引进若干所国际和国内知名大学,建设教育发达、人才荟萃的科技教育中心;力争建成完善的医疗保障配套设施基本完善,实现由传统农村文明向现代城市文明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