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涪陵大手笔建出大城市

  重庆市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为涪陵锁定方向:涪陵区将用10年时间建成城市人口达到100万人左右、城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的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化大城市。

  涪陵,站上新起点!涪陵,迈开新步伐!

  2年,如白驹过隙,涪陵人锐意进取、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变。

  今年10月,市委领导在涪陵区调研时再次为全区发展导航:涪陵将利用良好的区位条件和发展基础,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与“三化”协调发展,标志着涪陵在推进 “双百”城市将再度演绎一段大城蝶变之路。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涪陵如何再度迸发?

  1 大思维作出大规划

  务必突出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科学性,着眼长远,科学规划,严格按现代化大城市要求一步规划到位,务求至少20年、30年不落后。

  长江与乌江交汇处,一座现代化新兴城市崭露头角:道路纵横,大桥飞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近年来涪陵区委、区政府着力推进城镇发展,城市人口由18万人增加到53万人,建成区面积由10.5平方公里增加到47.7平方公里,人口和面积实现了连续翻番,“双百大城”雏形渐具。

  然而,在涪陵城市迅猛拓展的同时,困难却摆在了涪陵区委、区政府的面前:涪陵江南老城靠山临江,用地纵深窄,高低落差大,40多万人口集中于此。目前,江南城区发展空间狭窄,承载能力非常有限,新城建设相对滞后,产业支撑比较薄弱,承载和集聚吸纳能力十分有限。

  涪陵城市发展面临瓶颈,拓展更无空间。在如此的条件下,涪陵如何找准定位,实现城市建设的全新谋篇布局?

  思路决定出路,大思维作出大规划。

  “跳出常规,以更大的空间来发展,以更高的层次来谋划未来!”刚刚履新的涪陵区委书记秦敏表示,规划是推进城镇化的龙头,是城乡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务必突出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以对历史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做好城镇规划工作,要着眼长远,科学规划,严格按现代化大城市要求一步规划到位,务求至少20年、30年不落后。

  时下,“一统三化两转变”的出台,为涪陵“双百大城”建设再次注入强心针。该区积极调整思路,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依托,尽快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集聚承载能力,加速企业集中、产业集群和人口集聚,促进产城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日前,涪陵李渡新区正式更名为涪陵新区,这表明涪陵在“提档、提速”城市拓展上再次迈出坚实一步,不再拘泥江南一隅,突破了大山与两江分割,多组团发展,实现城市的有机融合。

  “涪陵新区地处涪陵老城以西12公里处,地势相对开阔平坦,‘西进’建设涪陵新区成为涪陵城区拓展的首选。”涪陵区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同时,涪陵新区业已进入重庆半小时经济圈,在空间上更贴近重庆主城,将成为主城向东,连接涪陵的桥梁,将极大推动涪陵融城。

  “涪陵新区是一张白纸,如何高标准谋划,在这张白纸上画就美丽的画卷,是我们这一届党委、政府的历史责任。”秦敏说,将举全区之力加快涪陵新区建设,不仅将吸引一批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落户,同时,还要提高档次。

  按照规划,未来3-5年,涪陵新区作将为全区城镇化主战场、城市建设重点拓展区和产业、人口重点集聚区,引领全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打造中,将重点突出城市色彩、建筑风格、空间形态等城市特色要素控制,抓好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编制,进一步彰显“现代、生态、宜居”城市特色。严格保护涞滩河两岸、长江沿线城市绿脉,严禁修建非公益性的商住设施。重点抓好太白大道、鹤凤大道沿线城市形态和建筑风格控制。新建商品住宅小区容积率控制在2.0左右,绿地率在35%以上,建筑密度控制在30%以内。

  而涪陵新区仅仅是涪陵区构建完善的城镇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按照规划,涪陵区将按照“一个中心、两条轴线”的空间发展总体框架,推动城镇集群发展。“一个中心”即涪陵中心城区,“两条轴线”即长江发展主轴和西南发展次轴。逐步构建以中心城区(大城市)为核心,白涛、清溪、新妙、龙潭、珍溪、蔺市(中心镇)为支撑,特色小城镇为节点,梯次分明、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力争5年以后让中心镇变成10万人口的小城市,适度建设农民新村,打造农村腹地新型社区。到2020年,全区城镇常住人口100万人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1%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5%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在拓展新区的同时,涪陵区将“提质、减负”作为破题江南老城区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16平方公里的江南城区承载了40余万人,远远超过城市的承载能力。该区通过高标准建设,增加公共空间和活动空间,降低建筑密度,为老城“松绑”,保证“一湖清水、两岸青山”。老城区的单位搬迁以后,不能再增加更大强度的开发,逐步加大对老城的改造力度,加强品质提升,减轻承载量。

  2 大气魄进行大建设

  “1个中心城市做大做强,5个中心镇提档提速,14个小城镇适度发展”,构建大城市、中心镇、小城镇协调推进,联动发展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涪陵区围绕“双百大城”这一目标和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这一目标,遵循“1个中心城市做大做强,5个中心镇提档提速,14个小城镇适度发展”的城镇建设发展思路,构建大城市、中心镇、小城镇协调推进,联动发展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截至2011年底,全区城镇建城区面积达64.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62.4万人,城镇化率达57.6%,实现了城镇化发展“质”与“量”的同步快速提升。

  城市的迅猛拓展来源于近年来涪陵区全力推动城市建设,以大气魄进行大建设。

  由于涪陵江南老城地形地貌特殊,是一座临江而建的“半淹之城”,用地进深窄,高低落差大,加之过去10多年来,涪陵城市的发展又交织在移民搬迁、城市复建过程中,40多万人口集中在江南老城,涪陵宜居城市建设面临瓶颈。

  克难攻坚,迎难而上。在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下,涪陵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建设工业优势突出的大城市”工作主线和“163”奋斗目标,让“双百大城”的脉络日渐丰满。

  涪陵区充分利用两江交汇、山水相依的独特优势,打造独具魅力的山水园林城市风貌。

  站在乌江和长江交汇处的锦绣广场举目眺望,远处青山苍翠,脚下江水奔涌,旁边是建成的涪陵大剧院。广场东西两侧,绵延8.4公里的江南滨江路上,人们感受着“山水城一体”的优美景观。据悉,近年来,涪陵区共投资15亿元在江南滨江片区基本建成大剧院等一批城市标志性建筑,投资15.8亿元实施江东堤防、江北护岸工程,打造出独具魅力的滨江景观。

  不仅如此,涪陵区还加快了江南老城区的改造力度,江南老城正悄然改变容颜。老城拆迁危旧房130多万平方米,企业纷纷“退城进园”,同时,该区有效利用城区闲置土地集中打造了一批街景花园和广场,代之而起的是公园、绿地、广场和学校、商场等,新建白鹤、双堡、望江3个城市公园,其中白鹤公园是目前远郊区县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拥挤的城市开始显山、露水、透绿、现蓝,市级文明城区、卫生城区、山水园林城区和环保模范区等荣誉纷纷落户涪陵。

  在完善老城改造的同时,涪陵区还坚持新城拓展与老城同步推进。如今进入涪陵新区,映入眼帘的是四通八达的道路、建设中的公共设施。新区基础设施已投入60亿元,近年建成和在建城市开发项目25个、工业项目53个。截至今年初,涪陵城市建设投入354亿元,形成新城、老城组团发展格局。

  与此同时,涪陵区按照“1个中心城市做大做强,5个中心镇提档提速,14个小城镇适度发展”的发展思路,构建大城市、中心镇、小城镇协调推进,联动发展的城镇发展新格局,中心镇在城镇集群发展中的支撑作用、特色小城镇在周边区域中的节点作用进一步凸显,建成3—5个在全市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小城镇。

  大城崛起更离不开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

  近年来,涪陵区大手笔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交通瓶颈, “四高四铁”对外大通道基本成型,黄旗集装箱码头等建成投用,龙头港物流园区启动建设,涪陵至上海“五定”班轮开通。完成公交改革,取消二级公路收费,乡镇通畅率、行政村通达率均达100%。

  随着城市基础条件的改善,吸引了一大批产业落户,商贸流通日益繁荣,同时也刺激了新城的开发建设,注入了人气。江南主城百亿级商圈雏形已现,华润万家、建玛特、横店影院、乐天玛特等名企名店已签约入驻;涪陵区新城百亿级商圈本着“商住分离、人车分流、主体开发、集中打造”的原则,正加快推进建设。

  通过大气魄推进涪陵城市建设,涪陵大城市骨架进一步拉开,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和人口集聚度进一步提升,对周边区县的产业传递、服务分担等功能进一步凸显,集聚辐射力得到增强,为“双百大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大文化催生大动力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地区竞争的重要因素,通过文化建设,提升涪陵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城市有没有品位,文化沉淀是基础;

  一个城市有没有特色,文化底蕴是关键。

  在打造“双百大城”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当中,涪陵区不仅要有高楼大厦,有现代的文化气息,还要有历史积淀下来的特有文化底蕴。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地区竞争的重要因素。如果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没有文化的支撑,这个城市是没有品位的。作为建设中的”双百大城“,涪陵更应该将文化建设作为大城建设的重要一环。”涪陵区长沈晓钟看来,如果一个城市文化发达,思想解放,开拓进取,尊重创造,发扬科学精神,那么这个城市的发展就大有希望,这也正是涪陵追求的目标。

  因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双百大城”的过程中,涪陵注重体现城市的特色,传承历史的文化,提升城市的品位。通过文化建设,提升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10月12日上午,重庆市涪陵区文化新馆开馆仪式盛大举行。作为涪陵区文化建设重点项目,文化新馆开馆是一个集文化服务、文艺创作、文化传播、文化培训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场所,将成为涪陵文化展示的又一个窗口,极大丰富和满足了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主阵地、主渠道、主引导作用。

  近年来,涪陵区加大了文化产业建设与投入,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如火如荼: 投资数亿元打造涪陵大剧院,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建成开馆,新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6个、村文化室390个、农家书屋369个……

  据了解,涪陵区通过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老百姓享受文化服务的基本权利。将完善区文化馆、区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改建区博物馆、区图书馆,完善乡镇、街道、社区的文化场所,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城镇“10分钟文化服务圈”和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常态化。

  不仅如此,该区还合理布局城市书报亭、阅报栏,发挥好大剧院、博物馆、体育场、体育馆等场馆作用,提高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城乡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村电影放映等惠民工程服务功能,推进文化中心户建设。加强公园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机关文化、军营文化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工业大区的涪陵,在文化建设中,巧妙地和产业相结合起来,一大批独具产业优势和特色的文化产业在涪陵的土地上正蓬勃发展。其中,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将斥资10亿元,在涪陵区李渡新区打造涪陵文化创意产业园,该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长江上游规模最大、最专业的文化总部经济园和微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面积达109亩,产业园定位为“文化立园,传媒导行,创意平台,产业集群”,将重点打造文化、传媒、创意集聚,文化生态型商务孵化及品位型文化演艺、商业消费三大平台,建成后将吸引140家以上的文化创意企业,为涪陵以及周边区域的文化总部经济服务,为微文化创意产业孵化服务,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涪陵文化软实力。

  涪陵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成为涪陵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生动实践 。

  据了解,近年来,涪陵区将文化产业作为推动城市软实力建设的砝码。通过积极发挥涪陵李渡印刷产业园区优势,做大做强印刷包装骨干企业,扶持发展一批微型文化企业,使涪陵文化产业在全市名列前茅,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电影院线、品牌娱乐场所建设,满足群众健康文化需求。

  同时,涪陵区还积极支持重庆长美动漫产业基地建设,努力建成市级动漫产业基地。依托广播电视和巴渝都市报等主流媒体,做大做强媒体服务经济。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以白鹤梁为核心,整合小田溪巴人遗址、点易园、816核军工洞体等人文资源,打造具有震撼力的精品景区。

  涪陵区还特别注重在文化建设中,挖掘和注入地方特色文化,加快建设武陵山旅游度假区和坪上农耕文明体验区,努力培养成为全区新的支柱产业。办好涪陵榨菜文化节、龙眼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扩大文化影响力和带动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大城建设带来了大文化建设,大文化建设反作用于城市发展建设,同时催生了城市发展的强劲动力,成为涪陵“双百大城”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4 大产业支撑大城市

  强化工业第一支撑地位,是做大做强做优涪陵工业的现实需要,是加快涪陵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将为推动涪陵大城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在较早前公布的2011年重庆市工业十强区县中,涪陵区总体排名跻身全市第二位,其中入选重庆工业50强的涪陵企业多达4家。这已是涪陵区连续5年跻身全市“工业十强区县”和“工业投资十强区县”。

  不仅如此,涪陵区全区工业总产值已经突破900亿元大关,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了66.4%,已成为涪陵的立区之本、兴区之源、强区之基。

  “未来10年,涪陵要建设‘双百大城’,工业必将扮演最重要的战略支撑角色,通过强化工业的第一支撑作用,以大产业支撑大城市建设,走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子。”沈晓钟表示,目前,涪陵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挥工业在全区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做大做强做优涪陵工业的现实需要,是加快涪陵工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是提升涪陵工业整体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为做大工业,涪陵区强力实施“326”工业发展战略,即形成三大园区、两大基地、六大产业集群的工业格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招商引资,加快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工业建设呈现突飞猛进之势:涪陵卷烟厂、太极集团、建峰集团、中化涪陵化工、榨菜集团、川东船舶重工等本土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一大批规模体系大、技术含量高、带动力强的大型产业纷纷抢滩涪陵:东方希望、华峰集团、江苏攀华、华新水泥、钱江摩托、华通电脑等知名企业先后落地,形成了内外并举之势。

  据了解,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值达到5.4亿元;10亿元级以上企业达到18户,蓬威石化成为首家百亿元级企业,另有万达薄板、华峰化工、龙海石化、大朗铝业4个百亿级项目在建;太极集团“太罗”新药填补了该区国家级技术发明奖空白,万达薄板“五连轧”控制系统打破了国外对中国冷轧核心技术的垄断,川东船舶重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000吨级不锈钢船居全行业领先……

  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过去5年累计新签工业项目360多个,协议资金达1170亿元。先后引进了蓬威石化PTA、攀华万达彩钢板及汽车板、华峰集团己二酸、龙海石化重油深加工等5个百亿级项目落户涪陵,使之成为全区工业发展的引擎,为涪陵在区域发展竞争格局中奠定了有力基础。

  在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涪陵区斥资200多亿元,划出66平方公里土地,着力打造涪陵工业园区、白涛化工园区、清溪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园三大工业园区,将其作为对外开放的主战场和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提高承接重大项目的能力。各园区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独具特色。目前三大工业园区入驻企业160余户,2011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26.32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7.8%,成为全区工业发展的主平台。其中涪陵工业园区A区初步形成医药食品、高端钢材、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拉伸了产业发展链条,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5亿元。

  目前,全区医药食品、装备制造、化工化纤等六大支柱产业加快集聚。太极集团、涪陵卷烟厂等一批骨干企业继续发挥作用,PTA、万达薄板等一批新投产项目产能释放,使全区工业经济规模快速扩张,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过去5年,涪陵基本完成了产业布局,形成了“326”工业发展格局,重大项目取得突破,夯实了涪陵工业发展的基础,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六大支柱产业占全区工业比重达到90%,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实力显著增强。

  按照规划,到2016年,涪陵全区将实现工业总产值2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突破250亿元,发展百亿元级龙头企业10个以上,建成千亿元级工业园区。

  “通过构建核心承载力强、支柱产业优势明显、龙头企业支撑突出、集约发展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工业体系,将为推动涪陵大城建设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