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双创”平台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2017年上半年,制造业“双创”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和全面推进。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制造业骨干企业“双创”平台普及率59.6%,制造业“双创”发展的良好格局正在形成。良好格局的形成是有其原因的。从政府层面来看,各地纷纷制定政策措施支持“双创”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广。从企业层面来看,大中型制造企业积极搭建各类“双创”平台。涌现了航天云网、中航工业、青岛海尔、中信重工等一批全球性、跨行业的开放式“双创”平台。

“双创”平台将为初创企业提供投融资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还将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此外,“双创”平台还会解决企业和市场对接方面的难题。

制造业“双创”步入全面实施、百花齐放阶段

2017年上半年,通过试点示范、部省合作、政企合作等方式,制造业“双创”平台加快在重点区域落地,“双创”服务趋于本地化、特色化,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双创”平台加速在区域落地生根。

“双创”平台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摸索和创新。在此过程中,还需要一些试点性的“双创”基地。为此,相关机构作了很多工作,在政策和实际支持方面都给予了很多支持。

在政策方面,国办印发《关于建设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选择地区类、高校和科研院所类、企业类共45个双创区域示范基地,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创业模式和典型经验。此外,我国工信部、发改委等五部委印发《关于推动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地方培育和建设3000个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构建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产业化相结合的“双创”生态系统。

在部省合作方面,工信部与广东省签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合作框架协议》,聚焦大企业“双创”,以广州市为依托,创建首家国家互联网创业创新示范区。

在政企合作方面,航天云网已与江西、贵州、四川、辽宁、浙江、黑龙江、云南等7个省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航天云网区域落地。中航工业“爱创客”平台已与10个城市联合开展“双创”基地建设。

示范性“双创”模式初现

2017年上半年,一些领先的大型制造企业、基础电信和互联网企业凭借各自基础和优势,积极探索“双创”建设路径,“双创”新模式不断涌现。这些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协同创新型

通过搭建网络化协同创新平台,实现多地区、多用户、多任务并行协同研发。

管理变革型

重构企业内部运营机制,打造网络化、扁平化、平台化的管理新模式。

产业链整合型

打造资源富集、创新活跃、高效协同的产业创新生态。

要素配置服务型

通过生产能力要素配置平台,实现产业资源的实施在线监测、需求精确匹配。

共性技术共享型

提供软件按需取用、技术资源交易和专业知识软件化等共享服务。

“双创”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设

2017年上半年,围绕开展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双创平台技术标准合作、双创先进模式的应用推广等方面,积极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创”公共服务体系,为制造业“双创”发展有力支撑。

截止6月份,已创建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和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两家国家级创新中心,北京、江苏等省(市)建设了19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在提供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服务、解决产学研联动问题、形成高水平有特色的制造业协同创新网络和平台等方面迈出坚实步伐。

3月,中国制造企业双创发展联盟成立,联盟整合多方资源,在服务行业管理,组织技术协同攻关,加强技术标准、平台应用推广、先进模式等方面交流合作中发挥重要桥梁作用。

制造业“双创”平台同质化现象凸显

制造业“双创”平台蓬勃发展的同时,平台同质化严重问题逐步凸显,制约了平台的健康发展和效能发挥。

从建设载体上看,线下双创空间多,线上双创平台少。部分地方用跑马圈地的方式建了很多双创园区,将精力更多地放在盘活现有土地、楼宇等存量资产,投资运营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厂、孵化器等线下双创空间,对线上“双创”平台关注不够。

从建设水平上,低端服务多,高端服务少。很多制造业“双创”平台以提供资源整合、供需对接服务为主,面向特定工业应用场景的工业设计模型、数字化模具、产品和装备维护知识库等软件和应用服务欠缺,工业APP应用等高端服务尤为匮乏。

从建设路径上,单打独斗多,集团式作战少。GE、西门子在打造Predix、MindSphere平台的过程中,与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构建产业生态。然而我国制造业“双创”平台以单打独斗为主,普遍没有建立开放共享的长效机制,产业整合和带动能力弱。

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步入规模化扩张窗口期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对“双创”发展的迫切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纷纷把“双创”平台建设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引擎。

政府正在加快完善大企业“双创”推进机制,组织力量研究大企业“双创”发展路线图,明确大企业“双创”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推进路径。

4月,国务院常务会出台了6项减税政策,其中多项政策将自7月1日起实施,为“双创”企业大大减负。

预计下半年,随着大企业“双创”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完善和落地实施,制度环境不断优化,建设路径更加明确,市场活力不断释放,应用需求大大增加,将会有更多有实力的大企业投入“双创”平台建设运营中,大企业“双创”将迎来重要窗口期,实现规模化发展。

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成为制造业竞争新焦点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制造业双创平台的技术支撑,是构建产业生态的战略支点。未来,制造业的竞争将不是技术竞争,也不是产品竞争,也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工业互联网平台之间的生态竞争。

GE、西门子等跨国巨头积极打造Predix、MindSphere等平台,共同构建产业生态。不仅国外企业忙着打造“双创”平台,国内企业也在全力以赴,谋求发展。2017年上半年,我国一些大企业抢抓机遇,提早布局,先后发布了海尔COSMO、航天科工INDICS平台、三一重工根云、和利时Hiacloud等工业互联网平台。

预计下半年,国内有实力的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深化与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合作,着力提升平台跨行业整合能力和产业带动能力,打造产业生态圈,积极抢占制造业竞争主导权。

大企业“双创”平台将加快能力开放

目前已建成的制造业“双创”平台以资源汇聚型为主,大多提供资源整合、供需对接等基础服务,缺乏基于资源汇聚的高端服务。

在完成资源汇聚的基础上,预计下半年,大企业“双创”平台将加快研发设计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创新孵化能力开放。

研发设计能力开放

在研发资源汇集的基础上,将专业软件、开发工具集、技术知识库、应用模型库、测试评估库等基础工具在线共享,降低研发门槛和成本,提高研发效率

生产制造能力开放

在生产资源汇聚的基础上,进一步面向全行业提供生产加工、计量检测、测试认证、物流配送等制造能力交易服务。

创新孵化能力开放

大型制造企业将发挥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优势,依托“双创”平台提供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投融资、技术支撑、创业培训、品牌宣传、市场推广等创业孵化服务。

“双创”加速推动大中小企业融合融通发展

当前,大中小企业基于“双创”平台已形成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雏形。例如海尔、荣事达等大企业通过搭建“双创“平台,鼓励员工或外部小微企业创业,大企业负责提供初始资金、技术、设备、创业培训等,小微企业负责寻找市场需求、产品创新和市场运营,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协同创新。

预计下半年,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将更加深入,呈现融合融通发展的局面。

从合作方式看,大中小企业间的合作将从一对一的单点、单向、单任务的线性协作向多点、多向、多任务的多对多网状转变。

从合作层次看,大中小企业间的合作将从产品、技术、品牌等浅层次协作向全生态体系间的深层次融合融通发展。

从合作范围看,大中小企业间的合作将从供应链的协作向基于平台的产业生态合作转变。

从合作主体间的地位看,基于供应链的协作主体间信息不对称,各主体间地位不平等;基于平台的主体间将基本实现了信息对称,各主体间的合作是平等的。

产业园区“双创”平台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上半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文件支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双创”平台成为产业园区升级的重要载体。

3月9日,我国工信部印发《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7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支持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双创”平台,鼓励开展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建设。6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建设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第二批共92个双创示范基地,其中包括45个区域示范基地。

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示范引领下,预计下半年将有更多的产业园区开展双创平台建设,利用双创平台促进产业园区升级。

在创新孵化方面

“双创”平台将为初创企业提供投融资、技术支撑、创业培训、品牌推广等创业孵化服务,提高创新孵化成功率。

在配套服务方面

“双创”平台将为成长期的企业提供集技术、人才、管理、渠道、市场、融资、培训等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解决当前产业园区存在的“重建设,轻服务”的问题。

在市场供需对接方面

“双创”平台将为供需企业搭建合作桥梁,企业通过平台发布能力信息和需求信息,实现供需撮合。

(整理编辑 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