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2018年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召开

2018年2月1日,北京市2018年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各区、各委办局、各控股公司、重点企业、金融机构、高精尖基金合作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社团组织及新闻媒体参加会议。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阴和俊同志到会并讲话。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印春同志主持会议。市经济信息化委党组书记、主任张伯旭同志作2018年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报告。门头沟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小米科技、同仁堂等单位作典型发言。

2017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经信系统集中攻坚抓疏解、精准施策谋发展,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3.9%,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6%和12.1%,引领作用持续增强。工业劳动生产率达40.8万元/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7%,达到历史最好水平。高精尖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持续提升,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产业疏解退出取得阶段性成果。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651家,完成全年任务的130%。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6194家,实现阶段性目标。清理整治镇村产业小区和工业大院64家。完成东方化工厂拆除工作。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减少4.5万人,降至96.4万人,首次回落到百万人以内。

京津冀产业协同向纵深推进。配合开展雄安新区产业准入目录和负面清单等政策研究,协助开展城市副中心高精尖产业发展研究。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城建重工专用车等重点项目正式投产。北京·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万生药业等4家企业竣工试生产。启动建设北京·滦南大健康产业园。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应用感知体验中心和大数据协同处理中心建成启用。京津冀三地信用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多领域协同全面提升。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工作稳步推进。

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持续提升。深入落实创新型产业集群与2025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出台促进重大创新成果转化落地项目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新成立7家产业创新中心,新认定74家企业技术中心。在全国率先发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规范标准。积极推进绿色制造工程,启动实施“智造100”工程。发布实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行动计划,两化融合指数提高5.1个百分点。32家企业入选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数量居全国之首。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和央地合作,光启超材料研究院等项目落户未来科学城。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公开遴选中小基金母基金管理机构,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力不断增强。

高精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与市科委共同牵头起草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新材料等10个高精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文件出台,高精尖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新设立高精尖子基金8支,带动10倍以上社会资本投入。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编制印发“三品”专项行动实施意见。支持企业“走出去”,北汽福田、同方威视等企业在海外建设工厂和研发中心。成功举办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第21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首届中国网络安全产业高峰论坛。

“智慧北京”建设示范引领。城市副中心信息化工作有序推进。加快数据共享开放,出台我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管理办法。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全市首张窄带物联网正式商用,百兆及以上宽带用户占比超过50%。正式上线“北京通”APP,新增发放“北京通”卡1030万张,累计发卡2297万张。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印发建立完善信用联合奖惩制度加快推进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无线电、应急通信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大幅压减核准事项,梳理公共服务事项26项。为软件企业减免所得税37.57亿元。组织“走基层、下企业、强服务”活动,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200余项。深入推进行政执法,市区两级执法工作均取得新突破。践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全系统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在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时,张伯旭表示,五年来,北京经济和信息化领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一是顺势而为,科学谋划,形成了全市经济和信息化转型发展的新战略。制定发布《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系列政策文件,出台高精尖产业发展系列指导意见,全面清晰回答了北京发展什么产业和如何发展的问题,形成了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制定疏解退出的2个“负面清单”目录和推动发展的2个“鼓励清单”目录,正式印发经济和信息化各领域“十三五”规划,基本完成新时期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的顶层设计。

二是主动担当,攻坚克难,打赢了产业疏解退出的新战役。五年来,累计关停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1992家,初步测算,腾退土地约11平方公里,减少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约1.5万吨。2016年以来,牵头完成10671家“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工作。累计压缩水泥产能约500万吨,压减工业燃煤约400万吨,基本实现工业无燃煤,超额完成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任务目标。

三是携手津冀,整体推进,构建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建立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协助编制石家庄(正定)中关村集成电路等产业发展规划,集中打造了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等一批共建园区,推动实施了生物医药和保健品产业异地监管等机制创新。海淀、丰台等区与秦皇岛、保定等地共同打造了一批特色产业园。首钢、北汽、金隅等企业主动在津冀布局,充分发挥了产业辐射带动作用。京津冀产业协同从蓝图走向了现实。

四是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开创了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局面。推动成立市创新型产业集群与2025示范区建设专项办公室、市制造业创新发展领导小组等统筹机构,建立全市工业和科研用地项目供地联审等工作机制,设立高精尖产业基金等各类基金,全方位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创建了国家首批首个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小企业发展全国领先。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重大科技项目取得突破进展,实现在世界上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飞跃。多项创新技术填补国内外空白,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化融合发展,高精尖产业逐渐成为发展新动能。

五是高点定位,统筹推进,实现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新突破。建成覆盖交通、人口、信用等各领域的全市统一信息化平台,建设了六里桥政务云,推出“北京通”、“法人一证通”等一系列便民惠企服务举措。实现4G网络城乡全覆盖,完成铜缆网络光纤化改造,宽带平均可用下载速率提高三倍,累计在超过1000个公共场所提供免费无线上网服务。高标准完成城市副中心智慧城市规划和行政办公区信息化建设总体设计。我市连续三年被评为亚太区领军智慧城市,首都之窗连续十一年在政府网站绩效评价中排名全国第一。城市信用状况位列全国之首。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市经济和信息化系统将着力抓好工作统筹,着力强化聚焦发展,着力推动改革创新,坚定不移加快疏解功能谋发展,坚定不移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坚定不移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坚定不移改造提升存量产业,坚定不移推动数据共享开放、建设好新型智慧城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将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提升到新高度、新境界、新水平。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将增长3.5%左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预计增长11%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持续增长,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工业用新水零增长。同时,“北京通”应用实现新突破,数据共享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

主要将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统筹疏解整治与提升,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二是落实高精尖产业发展系列政策,对标国际一流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三是深化融合发展,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四是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提升产业创新发展水平。五是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强信息惠民服务。六是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为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市委常委、副市长阴和俊在讲话中表示,2017年,全市经济和信息化转型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发展思路更加明确,创新格局更加稳固,转型发展更加主动,产业疏解更加有力,智慧城市建设更加完善。

他指出,2018年的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增强发展担当,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按照市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科学把握全市工业和信息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要积极适应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的要求。

他要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要在深度调整中实现创新发展。要按照“细化、量化、具体化、项目化”的标准,围绕既定目标,凝聚发展合力,狠抓工作落实。一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二是要构建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三是要加快布局高精尖产业项目,四是要抓好融合创新融合发展,五是要加快推进智慧北京建设。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扑下身子谋发展、抓落实,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