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海淀区发布《进一步加快核心区科技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3—2015)》

  6月27日,海淀区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进一步加快核心区科技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3—2015)》(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以及《海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明确了未来三年海淀区(核心区)科技创新发展的思路、目标、手段和措施,并首次从微观上对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明确的规划,从而展示出海淀区(核心区)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全国格局中扮演好创新排头兵的决心。

  会议由海淀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区科委主任梁捷主持。海淀区副区长、海淀园管委会主任孟景伟致辞。中关村核心区研究中心主任宋洁尘发布《实施方案》。海淀园管委会副主任、产业规划发展处处长孟涵发布《海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及三年行动计划。

  一、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

  按照《实施方案》的规划,经过未来三年的创新发展,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达1.6万亿元,占示范区总收入超过40%;围绕导航和位置服务、下一代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设计、云计算、新能源和环保等形成2至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40家百亿级行业领军企业,100家十亿级特色企业,境外上市企业规模总数达到55家,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总部20家。高新技术企业R&D占总收入比重超过6%,年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7万件,依托龙头企业、产业联盟掌握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主导和参与制定一批国际标准,转化一批带有颠覆性和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和产业化项目,聚集一批占据世界科技和产业前沿的顶级研究团队和高层次人才,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产业技术价值链高端,发挥核心区制度创新引领示范作用。

  《实施方案》明确了实施目标的保障措施,即:中关村科学城、北部生态科技新区两个重点功能区是科技创新发展的有效载体;实施产业领航、创新聚变、创业光合、创想圆梦以及全球联动等五项工程是实现科技创新发展的有效手段;建立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园区重点企业动态监测和服务跟进、园区和乡镇产业园发展的统筹联动、楼宇招商投资促进、产业有序转移和利益共享五大机制以及核心区软环境优化是实现科技创新发展的有效保障。《实施方案》在价值取向上,坚持市场导向的协同创新;在技术路线上,坚持颠覆导向的原始创新;在基础支撑上,坚持环境导向的内生创新;在资源整合上,坚持开放导向的全球整合创新;在政府引导上,坚持改革导向的链式政策创新。

  二、积极推进产业领航工程,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

  为了更好地实施产业领航工程,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海淀围绕着核心区具有比较优势且未来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导航与位置服务、移动互联网与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发展势头强劲的新能源、新材料与节能环保产业,以及核心区具有基础优势的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组织区内236家企业、59位行业技术专家及14家投资机构参与编制,开展“市场需求判断”、“产业目标确定”、“关键技术创新点(及技术创新壁垒)研究”及“项目凝练”等四轮定位清晰的研讨会,形成了时间维度、需求维度、技术创新维度及产业发展维度集中反映,制定出将产业目标、技术创新(技术壁垒突破)及研发项目凝练等三个层面按时间维度进行综合评估,并按2013、2014、2015(或远期)分类呈现的产业技术路线图。初步实现了对未来三年产业技术发展和技术创新重点的路线式梳理,产业层面提出的发展目标,从未来总体市场规模预期,到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基本能与中关村、海淀区已经编制完成的规划相衔接,并且大部分产业目标都已落实到具体企业(或联盟、科研机构)。截至目前,已有96家企业凝练“驻地网相关技术和内容服务综合示范应用”等34个产业联合项目、42项应用示范项目。

12下页 在本页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