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社会服务全面进步

解读北京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北京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对全市196个乡级单位(包括乡级单位180个,涉农街道办事处16个)和3838个村级单位(包括3822个村委会和16个涉农居委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服务全面进步,农村发展的成果正越来越多地惠及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之中,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环境面貌全面改变,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一、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与十年前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相比,全市各村在保持100%通公路的前提下,路面结构进一步优化、路面质量明显提高。2016年末,通村主要道路路面仍以柏油路面为主,比重进一步提高到71.6%,提高3个百分点;水泥路面由二农普时期的30.9%下降到28.1%,降低2.8个百分点。村内主要道路水泥路面和柏油路面占比为97.8%,与十年前二农普时期相比提高5.3个百分点。其中,柏油路面比重提高到45.1%,提高12个百分点。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为99.3%,与十年前二农普时期相比提高11.8个百分点。全市近五成的乡级单位有高速公路出入口,农村主要道路路面状况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出行更加便捷。 2016年末,全市安装了有线电视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为99.9%,与十年前二农普时期相比提高24.2个百分点。99.9%的村通宽带互联网,48.8%的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全市完成改厕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为93.8%,与十年前二农普时期相比提高58.6个百分点。99.3%的村生活垃圾达到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100%的乡级单位达到集中或部分集中供水。农村通讯、环境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生活更加宜居。 二、基本社会服务全面进步 2016年末,全市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为90.6%,与十年前二农普时期相比提高30.7个百分点。全市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为50.9%,与十年前二农普时期相比提高3.4个百分点。全市有公园及休闲健身广场的乡级单位为84.7%,与十年前二农普时期相比提高37.7个百分点。全市有图书馆、文化站的乡级单位为89.8%,与十年前二农普时期相比提高20.4个百分点。文化服务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更加丰富。 2016年末,全市有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为62.3%,与十年前二农普时期相比提高9.2个百分点。有营业执照的餐馆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为40.2%。开展旅游接待服务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为20.6%。全市92.9%的乡级单位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00%的乡级单位有医疗卫生机构,67.9%的乡级单位有商品交易市场。社会服务提档升级,农村居民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