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望京发展速度惊人 或成下一个中国硅谷

  望京、上地、亦庄、国贸和金融街…… 不同的区域吸引不同的企业,入驻的企业又造就区域的商业甚至人文品格,而他们汇聚在一起,又共同勾勒出北京经济最生动的气质。

  当地王与互联网巨头们携手而来,一部望京“进化史”,以惊人的速度被不断更新着。

  无数的创业者们涌入颇有未来科技感的望京SOHO,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常常出现在这里为他们站台。不远处,绿地的写字楼上已经挂出阿里巴巴的橙色英文LOGO,仿佛一个新的标杆。望京,曾经“睡城”的名号早被遗忘,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响亮的新名字——“中国硅谷”!

  “花椒地”上的韩国城

  2000年搬到望京的李小姐,算得上是这里的“土著”了。说起第一次打车去看房,她还是忍不住拉长声音,“真远啊!”“那时候只感觉这里什么都没有,到处都尘土飞扬的。”

  望京居住区的雏形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的花家地小区,因为当时是建在一片花椒地上而得名。

  此后,人口、楼盘逐渐扩张,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等建设却相对滞后,周边交通不畅让望京一度有了“睡城”的名号。“望京的路都是斜的,像迷宫一样,天黑时经常转好几圈也找不到家门。没有地铁,‘进城’坐两个小时公交是家常便饭。”

  然而,在李小姐的印象中,也正因为相对封闭,那时的望京有一种“车、马、邮件都慢”的小镇感觉。“商业不很发达,但是有‘韩国城’。”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韩币遭遇大贬值,越来越多的韩国人选择到生活成本、劳动力成本都相对更低的中国创业和生活。由于距离首都机场近,房价相对便宜,一些韩国公司就把为韩国职员准备的宿舍安置在这里,“花椒地”上建起的望京也逐渐成为北京最大的韩国人聚集地。

  “在望京的电影院里,招募韩语字幕的工作人员,很多饭馆和商店都只有韩文。”李小姐说,自己也正是从那时候爱上了炒年糕和“部队火锅”。

  新兴商业区与地王围城

  不过,曾经的荒芜早被如今的喧嚣远远抛在了记忆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崛起,很快为望京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我都排了快两个小时了。”一个周六的早上10点,位于东北四环边的宜家门口排起一条长龙。这几天宜家是冬季大减价的时间,“低至5折”的宣传语随处可见。人和车塞满了周围的道路,为了控制人流,宜家在一些时段采取了分批次入场的限流措施。

  其实,2006年从马甸搬到望京,每到周末,宜家门口的排队“盛况”都会上演。而除了宜家,望京国际商业中心、望京旺角商业步行街、望京华联、新世界、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商业相继进入,让望京在几年内迅速成长为一个新兴商业区域。

  商机源于“新”与“旧”的碰撞。

  宜家落户望京经历了3年的选址调研。这项调研显示,望京不仅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居住社区,而且在这些人群中,有三分之一是老住户,三分之一是新买房的年轻人,三分之一是流动租户。人口活力和消费潜力足以让商家趋之若鹜。

  一大波地产商们,更是前仆后继奔涌而来。

  2010年3月15日,远洋地产旗下的远豪置业经过84轮角逐,以40.8亿元拿下大望京村环境整治土地储备项目1号地,较底价15亿元高1.72倍,较当时望京每平方米约2万元的二手楼平均楼价,高出35%。而仅仅过了两天,又一地产巨头保利地产便斥资50.4亿杀进望京。合生创展、SOHO中国、远洋地产、保利地产等品牌开发商开始在望京上演地王围城。

  “互联网公司已成劳动力密集型企业”

  摩托罗拉中国区总部在2007年8月迁至望京。它和它的邻居们:西门子、索尼、爱立信、北电网络、双鹤药业等曾是望京财富的象征与核心。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商业地产项目引进,大批互联网公司也随之进入望京,新的“偶像”风头更劲。

  望京SOHO对面的“地推扫码一条街”一度成为京城一大“景点”。“扫码送礼品!”每天中午白领们的午休时间,是这条街最热闹的时候。高峰时,几十家O2O公司在这里摆摊设点。他们很多是望京SOHO的租户。望京SOHO的官方统计称,其塔3的租户,互联网公司比例达到了惊人的90%。

  更引人瞩目的,是跻身于望京的阿里、美团、Uber、陌陌、58同城、携程等较大型的互联网公司。

  “在中关村、国贸等地区,已经很少有能容纳大型互联网公司的空间和新的楼盘。但是在过去几年里,很多互联网公司跑马圈地,员工人数动辄上万,互联网行业已经成为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一位互联网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北京晨报记者,此时,成本更低、商业地产在高速扩张的望京就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加上望京商务区被纳入中关村科技园区优惠政策区域的利好,吸引了许多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总部及研发中心落户。

  “也许和中关村相比,望京地区的互联网公司集中度还没有那么高。但是,阿里是一个风向标,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始。”上述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