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北京中关村丰台园打造知识产权智库

  日前,北京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在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设立,中关村丰台园以基金投资人的身份参与该基金的投资与运营工作。对此,记者专访了丰台区副区长、中关村丰台园管委会主任张婕。她表示,中关村丰台园将打造一个“知识产权智库”,使其成为丰台园发展创新创业的最大特色。

  基金规模10亿元

  据记者了解,北京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计划规模10亿元人民币,是国内资金规模最大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首期将重点关注移动互联网和生物医药产业。中关村丰台园将以基金投资人的身份参与该基金的投资与运营工作。

  该基金重点投资知识产权密集的领域,首期重点关注移动互联网以及生物医药领域,以“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为原则,以开展国际化专利运营为重要手段,建立“平台+机构+产业+资本”的四位一体的知识产权运营发展模式,提升我国重点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有别于传统产业基金的作用,这支基金将更关注产业发展中的知识产权要素,为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成为促进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重要支撑力量。

  从知识产权底版起步

  谈到参投这支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丰台区副区长、中关村丰台园管委会主任张婕表示这并非偶然,里面包含着丰台园对于创新创业发展的诸多思考与探索。她告诉记者,自从国家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后,丰台园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双创做得更有特色。“复制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发展模式?这与丰台园的资源禀赋并不相符。”她说。

  2012年,丰台园引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而它未来所能带来的在技术创新和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科技创业上的支持正是丰台园当时所看好的。丰台园内的工程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多、大数据公司多,将这些资源结合在一起,丰台园找到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创新点位。“我们的创新创业要在知识产权的底版上起步,而不是从零开始。”张婕说,一个专利要转化成落地项目或产品需要很多条件,而当一个知识产权构成不了一个项目或产品时,多个知识产权也许就能成功。利用大数据的关联方法,可以把多个知识产权搓合成一个落地项目。

  为此,丰台园创建了一个专门以知识产权为孵化特征的孵化空间,面积大约一万多平方米,并着手准备为其配置一些基金。这恰与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的规划发展策略不谋而合,因此丰台园就将这项工作放到了北京市的战略当中去发展,并参投了知识产权运营基金。

  打造“知识产权智库”

  根据《中国知识产权指数报告2015》显示,北京市已连续六年知识产权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一。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有效专利量为274667件,有效发明专利量为103638件。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北京市企业虽拥有20多万件有效专利,但从产业的核心技术研发上看,原创性、基础性的发明创造还远远不够,核心专利偏少。这导致企业参与全球交易的能力也不足。同时,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移转化率较低,大量的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运用。

  “我们希望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能把知识产权的库开放给丰台园,来帮助我们通过数据整理将知识产权转移成为一个落地项目。”张婕表示,丰台园将致力于打造一个“知识产权智库”,包含专利评估、资本市场、运营团队、知识产权转移交易等各方面要素,运用基金引导知识产权项目落地。理想是将知识产权和资本像一个双涡旋一样扭在一起,不断提升。今年,丰台园将下大工夫去整合人员、资本、空间、协同机制等各方资源,将智库真正运行起来,让它成为丰台园创新创业的特色,把双创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