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北京城六区明令禁限近八成新增产业

  在悠长的历史中,北京依靠“招”和“聚”达到疾速发展,但如今负重不堪的状况,则让“疏”与“解”成为这座城的现实选择。昨日,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卢彦透露,继去年首次发布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后,为进一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北京即将发布“从严版”《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一旦目录落地,上百个新增行业将被禁止和限制。

  新增禁限行业比例提至55%

  此次禁限目录定调“整体从严”,并非随便一说。卢彦介绍,2015版目录要求全市层面受到禁限的新增行业占全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例由32%提高到了55%。同时,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将执行与东城、西城一样严格的禁限措施,受到禁限的新增行业占全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例将从42%提升到79%。

  据介绍,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大类: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和区域性批发市场、部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以及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

  另据了解,市发改委已制定完成2015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项目,正在抓紧制定2015-2017年工作要点,欲从近期、中期、远期三个时间节点下好疏解非首都功能这盘棋。

  卢彦强调,依据《目录》严控增量,既为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腾出了空间,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留出了更多空间。河北、天津也分别按照产业功能定位,出台了本省市禁止和限制的产业目录。

  新增产业禁限目录效果明显

  去年7月,北京制定出台了首份《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第一次对明显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行业严格禁止准入,对部分行业做出了区域限制、规模限制和产业环节、工艺及产品限制。从行业覆盖面来看,涉及全市层面的有147项,占《国民经济行业分类》432项的32%,另外,涉及核心区的共有322项,占75%;拓展区194项,占45%;发展新区148项,占34%;生态涵养区285项,占66%。

  卢彦介绍,《目录》对本市空间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挥了较为明显的调控作用。东西城的“批发和零售业”新设户数降幅为45%;朝海丰石四区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降幅均在20%以上。劳动密集型行业新设企业,制造业下降2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8%。总体来看,全市依据《目录》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等登记业务达到6900余件。

  “‘批发和零售业’是统计方面的一个类别,实际上,主要疏解的是批发市场,比如新发地,其产品仅有30%供应北京,其余均被批发到华北、东北等地,这样的批发市场就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分析,“更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的首份产业禁限目录,重中之重还是东西城的疏解,而今年不仅涉及行业增多,重心也扩大至城六区。”

  疏解产业像“剥白菜帮”

  经过多年积累,北京在制造业方面形成了“大而全”的产业体系。制造业39个大类中,本市有35个,其中13个工业行业还存在比较突出的聚人多、占地多、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两多三高”)问题。也正因此,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十分必要。

  “从产业角度看,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通过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和非优势产业,就像‘剥白菜帮’一样,”卢彦说,“未来京城留下的是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端产业;留下的是能够为‘四个服务’助力的品牌企业;留下的是展示北京创新、创造活力的新型商业模式。”

  “当然,如此大规模的疏解行动,难度也不容小觑。”对此,赵弘认为,现阶段北京的首要任务就是缓解大城市病,再难也要推进。一味追求经济高增长只能让“城市病”病情不断恶化。接下来,北京应在强化首都功能定位的前提下,把增长控制在适宜的速度。

  赵弘还分析,禁限目录虽然直指产业,但其实很多产业虽然北京不能留,却可以把总部环节留下,这样可以实现以功能合作带动产业链合作,再以产业链合作带动资源配置的效果。在他看来,在疏解之后,北京的“加法”应该优先选择增加绿色空间和补齐停车场等稀缺的公共服务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