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大兴区农业技术步入国际化发展快车道

  大兴自先秦建县,是中国最古老的县份之一,农业历史悠久,宋元时即有“穰穰黍麦香、瓜果饶夏食、枣梨绚秋红”,“天下果实稻梁,靡不必出”的生动记述。在近代北京,依然是首都举足轻重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抓基础,强化都市服务功能

  农业乃天下之本,国家之基。五十七年前,毛主席曾为大兴的《红星集体农庄远景规划》写下这样的案语:“人类的发展有了几十万年,在中国这个地方,直到现在方才取得了按照计划发展自己的经济和文化的条件。自从取得了这个条件,我国的面目就将一年一年地起变化。每一个五年将有一较大的变化,积几个五年将有一个更大的变化。”

  沧海桑田,时光荏苒。转眼间,“十二五”已步入攻坚期。在首都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战略时期,大兴按照“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集聚优质要素、提高服务能力”的国际化发展思路,着力提升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深入推进一二三产相互融合,农业的基础保障作用持续发挥。

  大兴区现有耕地面积63.68万亩,蔬菜、西甜瓜、果品、甘薯、花卉五大种植业主导产业和生猪、奶牛、肉羊、禽类四大养殖业主导产业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

  蔬菜产业。2011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达25.5万亩,居于京郊首位。建成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5个,认证无公害蔬菜基地45个,有机蔬菜产品基地8个。有涉及瓜菜的经济合作组织(或协会)50多个,入社(或协会)农民5000多人,年销售瓜菜1.6亿公斤,年销售额1.7亿元。有蔬菜加工配送企业18家,年收购蔬菜产品1.55亿公斤,销售额达3.05亿元,配送或直销单位1000多家。

  西瓜产业。大兴区是北京市西瓜主产区和国家级西瓜标准化示范区,是全国著名的瓜乡。据明沈榜著《宛署杂记》、《明史》51卷记载,明永乐年间大兴西瓜就已经成为皇家的贡瓜了,这段历史一直延续到清朝。大兴区每年种植西瓜10万亩左右,总产约2.4亿公斤,面积和产量均居京郊各区县之首,其中以庞各庄西瓜最为著名,以庞各庄镇为中心的周边6个乡镇所辖的200多个村庄均以种植西瓜为业。1995年,“庞各庄西瓜”成为国内第一个西瓜商标。至今大兴区已拥有“乐平”、“老宋”、“巴特农”、“九元”、“航兴”、“永定河”等一批西瓜产品商标。

  果品产业。大兴区是北京市重要的果品生产基地,现有果树16万亩,年产果品1.5亿公斤,产值4亿元。有梨、葡萄、桃、果桑、杏、李、樱桃等10多个树种500余个品种,1993年被北京市政府确定为首都梨的生产基地县,2003年被评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市),2005年大兴区梨、葡萄列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以梨、葡萄为主导产业、果桑为特色产业的优势正向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产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大兴区已建设果品标准化示范基地8万亩,有机化栽培基地2万亩,推广高接换优、节水灌溉、有机栽培等10项技术。大兴区生产的精品梨在全国及北京市各种展览会及评比中多次获奖,并被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指定为运动员专用健康食品。2011年精品梨出口80吨,成为首都果品出口第一单。

  甘薯产业。大兴区甘薯栽培历史悠久,有史书记载的种植历史有300余年。全区甘薯种植主要分布在永定河沿岸的乡镇,富含硼、锰、镁等微量元素的沙质土,使得大兴区生产的甘薯薯瓤干物质丰富,纤维含量少,产量高,口感甘甜,品质优良。全区甘薯种植面积达2.2万亩,建设国家级甘薯标准化示范区1个。鲜食型、烤食型、加工型、淀粉型、保健型和食叶型的品种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

  花卉产业。大兴花卉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近30年的发展,花卉产量、单位产值稳步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城市绿化美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全区花卉种植面积达3323亩,年创产值9683万元,花卉品种1000余个;形成火鹤、切花菊、兰花、月季等拳头产品,其中火鹤在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种植水平上均居北京市前列。切花菊的出口为大兴区的花卉产品走出国门、实现出口创汇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畜牧产业。大兴区的畜牧业经历了“农户个体小规模养殖—规模养殖—高效养殖”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大兴区本着“优质高效、特色突出”的原则,着力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体系,充分发挥养殖企业在商业化育种、品种转化与推广应用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支持种业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北京市“种业之都”建设。目前大兴区有养殖企业236家,其中种业企业27家。优质、高产、高效、精品畜牧业目前在大兴区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转方式,促进产业优势集聚

  “春赏花,夏吃瓜,八月葡萄挂满架,冬季大枣人人夸”勾勒出大兴区一道贯穿四季的田园美景。在24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兴以其丰富的农业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高效的农业产出,一直以农业大县的地位称著京华。新中国成立后,大兴人治水治沙、植树造林、凿井修渠、垦荒造地,将十万亩沙荒改造成良田、果园。进入新世纪,伴随着新北京的快速崛起,大兴区超越传统的发展思维,跳出“原字号”初级农产品的生产模式,按照“调整基础产业、提升主导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展农业新功能,以“绿海田园、都市庭院”的姿态融入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新格局。

  主导产业持续壮大。2011年,大兴区粮食总产达到23.5万吨,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蔬菜产量85.8万吨;西瓜产量21.2万吨;鲜果产量11.9万吨;牛奶产量15.0万吨;生猪出栏55.8万头。农产品的多种经营丰富了首都市场,蛋、奶、菜、瓜均位居北京郊区前三甲。黄金梨、菊花、有机蔬菜成功出口到欧美和东亚一些国家与地区,其中2011年黄金梨的出口成为北京市果品批量出口第一单。大兴成为北京名副其实的“南菜园”。

  生态环境明显改观。1994年,大兴成为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县。长期以来,大兴区按照低碳、绿色、环保的要求,将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全面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季节性裸露农田治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开发工程,实施了南海子公园、滨河森林公园、平原地区造林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创建了一批环境优美镇、生态文明村、北京市最美乡村,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林木绿化率达到30%以上,区域形象显著提升。

12下页 在本页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