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2017北京国际设计周门头沟分会场在雁翅镇碣石村开幕

你是否设想过置身从前慢的年月,如同古人一般品茗、熏香、挥毫;或者在体验耕读生活的同时,找寻未曾走远的历史记忆?如此“桃花源”,在京西古村落便可遇见。9月29日,2017北京国际设计周门头沟分会场在雁翅镇碣石村开幕。活动通过还原古村风貌,以传统生活雅趣为内容,让这处拥有七八百年历史的古村化身活的博物馆。

走进始建于元末明初的碣石村,随处都能读出文化的气息。无论是村落的整体环境、游览线路,还是线上设计的智慧地图,都试图通过提炼古村落的文化元素与历史信息,融入现代科技和设计理念,为前来的人们打造一个可观、可听、可体验的生态人文空间。徜徉村中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居院落,也确能重拾那些稍显模糊的记忆——地处西山永定河流域的碣石村是第三批中国传统古村落。这里拥有72眼古井、13颗古树、大批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更神奇的是,大部分井里还有水能饮用,而且几乎每口古井都有一段动人传说,这里也因此得名“京西井养第一村”。

与国内其他古村落在保护与传承中遭遇的问题一样,由于非物质形态历史文化遗存的大量流失,碣石村现存的物质形态遗存已不足以吸引现代人走进这里,进而更好地感知古村落这一不可再生的文化遗存。如何做好历史文化信息丰富的古村落这篇文章,门头沟区文化委员会找寻到一条新道路,那就是赋予传统文化形态更贴近现代人接受习惯的呈现样式。也正是凭借“设计+古村落”项目,门头沟首次入选北京国际设计周分会场。

碣石村文化中心是村民日常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在此次文化提升工程中,设计师用抽象线条将永定河流域有历史价值的古村落、古道、古寺庙,以及重要文化留存,以版画形式绘制在文化中心的外墙面,成为一张迎送过往游客的“金名片”。

依托古井、古树、古民居、巨石等碣石村元素设计的一套古村落视觉形象符号,则是此次碣石村景观及文化提升的一大亮点。漫步在远离喧嚣的村中,走进传统古民居小憩片刻,听村民讲述那古井背后的传说,手捧串联起古村文化景点的手绘地图,竟生出一分对家的眷恋与萦绕心间的乡愁。“修复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古建筑原有形态,手法尽量贴近原工艺,还原古建筑的原初风貌。”门头沟文委主任常蓉介绍,古村落的标识大多融合了现代科技,游客通过扫描标识牌上的二维码,便能收听语音讲解,翔实了解碣石村的历史文化。

这座“博物馆”更大的魅力还在文化信息的重构上。由两位专业艺术家历时一年,对大西山和永定河做的一次深入图像记录《凝视西山永定长流——人文地理影像志摄影展》,引导人们重新发现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人文风情。昨天,门头沟区还推出了“琉璃重生计划”:改良传统琉璃烧造技法,利用文创企业在设计、研发、渠道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开发具有艺术性、创新性、功能性的琉璃衍生品。琉璃烧造技艺这项古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文创产品的形式浴火重生。现场呈现的《预见·匠心——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展示了更多非遗项目的“设计+非遗”形态,实现了活态传承与产业化转型。

已打造成活态博物馆的碣石村,只是门头沟区在唤醒大西山历史文化记忆方面走出的第一步。据了解,该区目前有保留古村面貌的村落54个,占全市现存古村落的70%。本市21个中国传统村落中,门头沟独占六成,拥有12个。今后这里将建成永定河流域“活的博物馆”集群,它们中既有以妙峰山镇涧沟村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为代表的红色博物馆,也有更多融合了现代元素与古村落景观的新型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