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德青源生态园发展循环农业利用清洁能源

  位于延庆县张山营镇的德青源生态园,把养鸡产生的污水、鸡粪和农民种玉米产生的秸秆混合,用来发电、生产天然气、有机肥料。德青源年产鸡蛋50亿枚,年减排二氧化碳8.4万吨,相当于每生产一枚鸡蛋减排168克二氧化碳。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国家自然保护区松山脚下的德青源生态园,从高处放眼望去,整个厂区掩映在绿树之中,偶尔露出一排排红色的鸡舍屋顶。走在厂区里,更是闻不到半点儿异味,让人想象不到这里竟然养着300万只鸡。

  当年,德青源刚入驻时,可不是这样。“养殖场的鸡粪产量特别大,一天就200多吨,堆在一起得占一个足球场那么大地儿。赶上春天施肥高峰季节还好,农户就把鸡粪买走了,可赶上用肥淡季,这些鸡粪根本处理不完,都堆在外面,臭气熏天,顺风能飘好几里地。”一位老工人告诉记者,那时候,附近的村民怨声载道。

  德青源年产鸡粪8万吨,污水12万吨。为了解决鸡粪的污染问题,德青源四处取经,最后决定启动沼气工程。

  第一步,先把鸡粪和污水混合,发酵后生产沼气。2007年,沼气工程开始产气,产能每天1.5万立方米。德青源通过铺设地下管道,把沼气免费送给附近的水峪新村使用,村里500多户农户,在全镇最早用上了德青源的清洁能源。

  第二步,德青源又启动了沼气发电厂建设,进一步提高沼气的利用效率。2009年,德青源鸡粪沼气发电厂并网发电,每年可向华北电网供应绿色电力1400万度。

  第三步,对沼气进行提纯,生产天然气。“沼气中甲烷含量约60%左右,经过提纯以后,能达到95%以上,而城市天然气的标准为92%,所以,我们生产的沼气天然气比城市天然气的热值还高。”项目负责人刘鹏介绍。沼气天然气项目设备改为模块化生产,占地面积比过去减少了三分之二左右。项目一天产气9000立方米,按户均0.5立方米计算,可满足1.8万户农户炊事用气。

  今年5月,前庙村第一个用上了沼气天然气。“火冲,劲儿大,还没味儿,比柴火、煤、煤气罐、沼气都强!”村民韩书琴说,现在,一刷卡就能买气,一刷卡就能用气,比过去买煤、买液化气省力气不说,还便宜。

  现在到了饭点儿,前庙村再也不见炊烟袅袅了。今年年底,和前庙村一样,延庆县的张山营镇和康庄镇一共39个村1万多农户,都将用上沼气天然气,到那时,延庆的天,会更蓝、更透亮。

  沼气工程每年还会产生16万吨的沼液、沼渣,这些都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张山营镇是果品大镇,出产的苹果、葡萄闻名京城。这些有机肥又被送进果园,发展有机果品产业。

  “管道直接铺到果园地头,一拧阀门,沼液就像自来水一样哗哗往外流。”西五里营村果农庞占山说。用上了管道里送来的有机肥以后,省了运输的力气不说,葡萄个儿也大了,果壮实,色泽、口感都比过去好,销路更好。

  庞占山家种了6亩葡萄,没用有机肥之前,一年就收入一万多元,自从4年前开始用有机肥,收入逐年增长,去年达到3万多元。“今年收入还能高,去年开剪是4块5一斤,今年至少得5块。”庞占山对有机肥这新事物,心服口服。

  西五里营村还用沼渣为玉米施肥,玉米产量比过去增加了三四成。这些有机玉米又卖给德青源养鸡,秸秆被村民送给德青源生产沼气。

  种玉米——养鸡——鸡粪+污水+秸秆生产沼气、天然气、发电——沼液、沼渣还田——生产有机果品和玉米。德青源成功地把养殖业和附近农村的种植业结合起来,发展循环农业,一举解决了养殖业的污染问题,还让农业生产产出了清洁能源的副产品,农业企业多了能源企业的新头衔。

  今年,德青源位于八达岭园区的生产基地也有望投产,每年可生产100套生物质天然气的生产设备。“将来,不但像我们这样的养殖企业,还有城市社区、餐饮企业、像新发地那样的大型农贸市场,都可以使用我们这套设备,把养殖废弃物、餐厨垃圾、果蔬垃圾等,加工成生物质天然气,可以炊事使用,也可以给车辆使用。”德青源副总裁孙丽娟介绍,德青源将把他们的经验推广开来,让更多的废弃物变清洁能源,共同守卫北京的碧水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