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太和经济开发区位于太和县城北部的新城区,行政辖区面积约40平方公里,2006年4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7年7月经国务院批转商务部,进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培育期。先后荣获“安徽省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国家火炬安徽太和医药高端制剂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国家级安徽华源现代物流园”“安徽省化学原料药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阜阳联动创新区”“安徽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等10余个国家级和省级称号。
产业项目集聚,发展各显特色
太和经开区实现以生物医药为主导,发艺文化、筛网滤布、绿色新能源三大特色产业竞相迸发的产业格局愈加鲜明、根基愈发牢固、规模不断壮大。其中,太和经开区现代医药基地位居安徽省医药基地前列;发艺文化产业基地是全国四大发制品基地之一,全国最大的发制品原料集散地之一;筛网滤布产业品种齐全、全国闻名;绿色新能源产业引入了超威集团、天能集团、理士国际等三大上市公司,实现了转型升级,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
太和经开区将以打造安徽“三地一区”为引领,紧紧围绕升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目标,不断增强技术创新和改革开放实效,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优化环境、创优平台为支撑,抢抓机遇,精准发力,聚焦产业集聚,做大做优做强实体经济,全面推动园区绿色转型升级。努力使开发区打造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
优势多重叠加,产学研基础深厚
太和经济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具备医药文化底蕴、医药物流、医药市场等多重叠加的优势,产业基础良好,产业链条不断完善。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化学制药为导向,医药物流为龙头,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制剂为核心,医疗健康服务、药用辅料包材、医疗器械及制药设备、中药深加工及保健品为补充,科技研发、会展信息、金融服务等综合配套为支撑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开发区成功培育了以贝克联合制药、德信佳生物医药、悦康天然、华源仁济、恒顺信息科技、银丰药业等为代表的医药原料和化学制剂龙头企业。现有医药规上工业企业91家,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6.3亿元,占全区的41.6%。
企业创新平台31家,其中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重点实验室1家、省工程实验室1家、省工程研究中心2家。
锁定科技前沿,聚焦五大方向
依托太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特色原料药产业基地和中印国际医药产业合作试验区等创新载体和医药产业基础,立足太和医药产业发展实际和未来趋势,着力构建以特色原料药为基础,以高端制剂为核心,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医药服务、中药深加工协同发展的现代化医药产业体系。
一是特色原料药方面。重点引进临床紧缺、国家鼓励的高端原料药、特色原料药,例如病毒感染、耐药菌感染、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的原料药,特别是采用新靶点、新作用机制的新药原料药。二是高端制剂方面。坚持仿创结合,大力发展首仿药、技术和质量壁垒较高的高端剂型药物、特殊人群用药。三是生物制药方面。聚焦新型疫苗和抗体药物、心脑血管药物、重组蛋白药物、新型细胞治疗制剂、基因测序和精准医疗等国际前沿方向,重点发展人源单克隆抗体系列药物、抗体药物、重组蛋白质药物、核酸药物和细胞治疗产品。四是高性能医疗器械方面。依医疗器械产业园为载体,大力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体外诊断产品等二类、三类医疗器械。五是医药服务方面。建设临床试验研究中心,着力吸引一批医药研发外包企业(CRO)入驻,搭建集药效学评价、药代动力学评价、毒理学评价、制剂研究和新药注册为一体的综合技术服务平台。打造符合国际标准的I期/BE(生物等效性试验)临床研究中心,促使进口新药、仿制药、医疗器械完成上市前临床试验、评价全流程。
抢抓政策机遇,搭建承接载体
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以及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等一系列新政密集出台,医药产业进入了发展高速期。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向纵深推进,上海张江高科(600895)、苏州工业园等医药产业发展先发地区,逐步将原料药、制剂生产转移至安徽落地,有力推动太和医药产业做大做强。同时,政策互认互通,资源互惠互享也有望近期在长三角地区落地推行。在此形势下,太和经开区已经为医药企业的引进入驻搭建了一系列承接载体。
1. 中印国际医药产业合作试验区
为推进与印度医药产业合作,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依托太和经开区打造中印国际医药产业合作试验区,作为安徽推进中印医药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
中印试验区以特色原料药为基础,以高端制剂为核心,构建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医药物流、医疗康养协同发展的现代化医疗产业体系。总规划面积40.9平方公里,分为三个片区。其中:国际先进制造区包括原料药生产制造板块、高端制剂生产制造板块、配套服务板块;国际医药物流区包括医药物流运营板块和医药仓储板块;国际医疗康养区包括创新研发板块和国际先进医疗板块。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2015年,经省政府批准,太和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成为安徽省首批14家战新产业(300832)集聚发展基地之一。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6平方公里,基地现拥有医药企业598家,其中规上企业91家。形成了以制剂和化学原料药为主体,以现代中药、药用辅料包材、医药物流为配套的产业体系,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产业链条逐步完善。
依据阜阳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发展定位、区域优势及市场需求,通过医药产业承接转移及高端仿制药引进,打造化学制剂生产总部、仿制药生产集聚地,围绕着基地“高端原料药+制剂”的产业发展定位,基地将重点建设省级化学原料药基地――太和保兴医药健康产业园,全力推进中印国际医药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形成化学原料药和化学药制剂的集聚高地。
3. 安徽省化学原料药基地
太和经开区化工集中区是全省最大的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一整套完善的产业发展配套。一期规划4.14平方公里,将用于承接、发展高端化学原料药,促进医药产业发展原料药与制剂关联审批。
目前入驻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8家,已利用土地面积约0.65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面积约3.49平方公里,可有效支撑化学原料药项目落地建设。根据太和经开区化工集中区总体规划项目环境现状检测报告,该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能够满足功能区要求,不存在特征污染物超标情况,具备相应环境承载能力。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总量控制指标尚存很大空间。此外,太和经开区建有日供水量达4.0万m3的地表水厂,同时,服务于开发区工业项目的日供水量达1.5万m3的太和县第三水厂已竣工运营。
4. 覆盖全国的医药营销网络
太和现代医药产业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正是依托安徽华源医药所组建的营销网络,立足于太和本土医药人才资源优势,引进一批行业名企、高新技术型企业相继落地,产业发展基础逐渐形成。
今天的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覆盖全国的医药营销网络,是国内医药流通先进企业,2018年2月获批国家示范物流园区,2020年销售收入超320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医药行业销售前十。公司药品日常库存量228万件,价值26亿元,全国4000多医药厂家、3万多个品种、6万多个品规的药品在公司集散,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集散格局,销售行情被誉为全国医药商业的“晴雨表”。
5.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阜阳联动创新区
今年9月,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阜阳联动创新区获批设立,在功能划分上,下设医药产业集聚区。依托国家火炬安徽太和医药高端制剂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安徽华源现代物流园、中印国际医药产业合作试验区等平台载体,重点发展高端制剂、医药原料、新药研发、生物制药等产业,积极发展医疗器械、医疗辅材、保健食品等产业,打造医药生产、新药研发、医药物流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四大园区并进,共建创业平台
太和经开区目前拥有四大园区:医疗器械产业园、中科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大健康产业园。
1. 医疗器械产业园
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厂房共10栋,分四层、五层,每层面积1500平方米、2000平方米不等。主要引进智能医疗设备、康复辅助器具、保健器材、医用耗材、家用电子诊疗设备、即时检验设备(POCT设备)、数字化监测和诊断设备、流通服务等企业。
2. 中科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
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厂房共10栋,层数4-5层,一、二层层高5.4米,三四层层高4.5米,单层面积2300平方米。园区重点开展创新药物、生物工程、分子诊断、中医药、医疗器械、智能加工、保健功能性食品加工等相关领域的研发及成果转化工作。
3. 智能制造产业园
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厂房共12栋,分二层、四层,每层面积1500平方米、3000平方米不等。主要引进:工业机器人、智能电子设备、无人机、3D打印设备、半导体、中高端传感器、精密仪表、数控机床、节能环保设备、其它自动化设备等产业。
4. 大健康产业园
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厂房共10栋,分四层、六层,每层面积750平方米、1100平方米、2300平方米不等。主要引进:特殊用途配方食品、健康食品、保健品、中成药制造、中药饮片加工(含中药配方颗粒)、化妆品、医药研发服务、健康管理、医药电商、健康大数据应用、移动医疗等产业。
锻造营商品牌,优化投资环境
一是成立项目服务中心。建立全程代办、帮办机制,并联推进企业各项手续的办理,全力、全程做好服务工作,做到“无事不插手、有事不撒手、好事不伸手、难事伸援手”,着力打造“企业家只接触开发区,不接触群众;企业只接触开发区,不接触部门”的营商品牌。二是提前介入服务。按照产业和项目布局,积极主动与国土、环保、安监、住建等部门对接,做到项目入驻条件前置,深入推进“标准地”改革,实现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三是培育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医药产品研发投入高、风险大、周期长,大多数企业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成功,需要外部资本的介入。通过成立医药产业引导基金、医药产业发展基金和相应的风险投资管理公司、担保公司、科技银行等机构,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平台,为医药产业发展赋予资本动力。
此外,太和开发区着力打造投资硬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实施路网畅通工程、民生安居工程、人才乐业工程、环保设施工程、电力保障工程,“田”字型道路布局规模初现,建成居民集中安置区43万平方米、人才公寓17万平方米。区内土地平整,道路纵横交错,给排水、供电、供气、通讯安全可靠。集中供热已经实现北部片区全覆盖。
区内建有涵盖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学机构和医药科技工程学校、皖北电子信息工程学校以及多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建成运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皖北医院、太和县第五人民医院及多所社区医院。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在区内设有分行。建有沙颖河国家级湿地公园、颖阳公园、漯阜铁路主题公园及多家休闲农庄,产城融合、宜业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