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解读《宣城市商务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规划纲要》起草过程

《规划纲要》从2015年8月开始启动,成立了由各相关业务科室组成的起草组,负责《规划纲要》稿的起草工作。2015年12月,完成《规划纲要》初稿,并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和建议,期间,结合我市调转促485行动计划,对《规划纲要》初稿进行全面调整、多轮修改,充实了其中部分内容,同时,扩大征求意见范围,从各方面反馈的意见看,各单位各部门对《规划纲要》初稿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其对十二五时期商务发展的总结全面客观,数据准确全面,推进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举措符合当前经济发展要求。

《规划纲要》)根据《宣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内外贸发展政策以及省商务厅相关规划编制完成。《纲要》对十二五时期我市商务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回顾,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商务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发展理念和发展重点,提出行业发展方向性和引导性项目,是未来五年我市商务发展的工作蓝图和行动引导。

二、主要内容

十二五商务发展回顾。第一,重点指标完成情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十二五期间年平均增幅为15.2%。服务业增加值年平均增幅为12.1%;对外贸易年平均增长17.8%。实际利用外资年平均增长30%。第二,十二五商务重点工作和成就。商贸流通业全面进步,实现转型发展、集聚发展、特色发展。引进建成一批商贸服务业重大项目,提高商贸流通业现代化水平。外贸主体不断壮大,外向型经济发展平台不断拓展,企业的规模效应、产业的集聚效应、出口基地的示范效应初步显现。商务行政执法体系趋于完善,市场监管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国内经济下行,市场低迷的环境下,采取一系列促进内、外贸发展政策精准施策,推动内、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打造商务发展新动能,为十二五完美收官交出了不俗的答卷,为十三五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主要问题和发展瓶颈

在外向型经济发展方面:一是全球贸易总体下滑,外贸低迷短期难以摆脱。二是发展不足、发展不优问题依然突出。三是产业层级低,产业发展不足。四是低成本比较优势弱化,要素成本上升。五是外资项目投资少、规模小、层次不高,外资对外向型经济带动作用不强。在商贸服务业发展方面:一是城市人口规模偏小,整体消费能力偏低。二是城市商业业态结构和空间网点布局不合理,主城区内商业网点业态单一、特色(文化)商业街发展不足,新建小区商业网点建设滞后。三是规上商贸企业数量少。四是城乡之间梯度发展差异明显、县域之间发展不均。五是重点商贸企业转型发展、融合发展能力不强。

四、十三五商务发展思路、目标

发展思路:深入实施485行动计划,把全面落实调转促目标任务作为2016年商务工作的主线和总抓手;突出内、外贸政策引领;把握商务工作的着力点、支撑点和增长点;在平台建设、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指标调度等方面重点推进;力争在外贸服务、跨境电商、社会化养老服务、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商业诚信体系建设等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发展目标:围绕11331发展思路,认真落实全市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485行动方案,全力打造与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商贸中心城市、区域性物流节点、社会化养老服务示范基地和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推进商贸服务业提速发展。壮大外贸综合实力,积极拓展外向型经济发展新平台,促进我市经济开放发展。

十三五时期商务主要经济指标目标值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9%左右。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8%左右。

五、十三五商务发展重点:

第一,提高流通业发展水平。合理布局中心城区商业网点。到2020年,全市培育城市核心商圈6个,超20亿元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10个、超亿元的30个,标准化改造和建设城乡农贸市场30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8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培育限上企业总数500户以上,培育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企业10家,超亿元以上企业30家。打造特色街区繁荣城市商圈。重点打造以文化、商业、旅游为主要功能的文化古街和特色小镇。中心城区力争培育特色商业街区5个,每个县(市)至少培育1个特色商业街区。

第二,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促进流通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改造传统商业。打造智慧社区综合家政服务平台。全面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加快推进电商产业园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力争申报1家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努力跻身全国电子商务百强市。

第三,加快现代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进现代商贸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布局。到2020年,培育并申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5个。其中,重点培育市本级4个。引导现代商贸服务业集聚发展。结合旧城改造、退城进园、退二进三,将中心城区老专业市场,分散的物流、快递、电商等服务业集中整合,集聚发展。

第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探索开展城市公共配送试点。引导企业剥离或外包物流服务,实行主辅业分离。

第五,大力拓展外向型经济发展新平台。加快二类口岸建设。编制我市口岸十三五发展规划,建立口岸工作协调和管理工作机制。加快无水港规划建设,积极谋划建设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等,实现保税加工、物流仓储、展示交易等功能。

第六,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实施外贸主体倍增计划。到2020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22亿美元左右,年均增长3%左右。备案进出口企业达到2000家,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600家左右,年出口额1亿美元的重点企业达2家以上;年出口额超5000万美元企业达到5家以上,年出口额超1000万美元企业达到35家以上。积极打造食品、农产品出口基地,培育年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的农产品出口企业2家以上。加快出口产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培育出口品牌,到2020年,力争拥有出口自主品牌企业达50个,省级以上认定的自主出口名牌10个,省级以上认定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达到3个。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积极申报国家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利用互联网+外贸,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第七,改进和提升利用外资工作。着力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突出重大利用外资项目招商,十三五时期,新批投资总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企业)达到10个,新引进境外世界500强企业3家,全市新设境外投资企业数达到30个,对外劳务合作和承包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

第八、加强商务队伍建设。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干部能力素质。着力构建勤政务实、清正廉洁、服务高效、政令畅通的文明机关。进一步突出重点工作、亮点工作、特色工作。进一步彰显协作精神、实干精神、奉献精神。进一步倡导学习之风、清廉之风、务实之风。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