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安徽大禹文化产业园:“文化+”妆靓珠城

在安徽,一提到蚌埠,很多人都会附以“老工业城市”的标签;而如今,文化产业在蚌埠的异军突起,为这座历史久远的“珠城”妆扮上了旖旎多姿的靓丽“霓裳”。今年初,大禹文化产业园晋升国家级,为蚌埠乃至安徽省文化产业平添了一块“金字招牌”,也将一个老工业城市的文化产业水平推上了新的高度。以张公湖、龙子湖、双墩遗址为核心集聚区构筑起来的蚌埠大禹文化产业示范园,东起蚌埠高铁南站外联凤阳;南靠黄山路直接合徐高速;西抱天河邻淮河;北跨淮河直通宁洛高速等区域,总面积55平方公里。园区已经聚集了1000多家文化企业,其中包括4个国家4A级景区、1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了文化创意业、动漫游戏产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品业、出版印刷业、文化娱乐业、传媒广告业、文博会展业等八大门类为主的产业板块。“在园区规划中,我们依托蚌埠区位和资源优势,通过市场手段盘活文化资源,打造了湖上升明月、大明文化园、中华玉博园等一批极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蚌埠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新局局长袁政介绍说,除了开发特色资源,大禹文化产业园还寻求文化产业与其他领域的宽度融合,即文化与旅游、生态、科技、农业的深度融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的紧密嫁接,以产业融合推动文化产业高速发展,以创新助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传统文化与多项产业深度融合在龙子湖的西南岸,一座规划范围5000亩的古民居博览园渐露真容,园内收藏了450座从全国各地抢救而来的古民居,有安徽、江西、山西、浙江等不同风格的古建筑。古民居与龙子湖相得益彰,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名字——“湖上升明月”。“这些古民居是我们在各地旧城改造中,濒临拆毁的情况下抢救来的,并找专业人员编上号,绘出图纸重新修复。同时,我们也将这些古民居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做了人文收集。”博览园负责人嵇启春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未来,博览园将形成以古民居为载体,文化产业同旅游观光、商业服务相融合的格局,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互促进、同步增长。与古民居博览园不同的是,大明文化园彰显的是明朝文化。说起明文化,和蚌埠有着不解之缘。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出生在离蚌埠不远的凤阳县,而当时,现今蚌埠市区的大部分区域还都隶属于凤阳县。大明文化产业园的建筑设计模仿还原明代古建筑风格,斗拱红柱,琉璃黄瓦,规模宏大,气象雄伟。除此之外,大明文化产业园另一个文化主线是孝道文化,古人崇尚孝道,今人彰显孝道。“孝”元素将融入文化园大部分建筑、景点之中。此外,蚌埠玉文化也是大禹文化产业园的重量级成员。蚌埠本地不产玉,却有着深厚的玉文化。1964年成立的蚌埠市玉雕厂集合了当时很多老艺人,有着极高的技艺水平。蚌埠玉文化由此兴起,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玉雕用材不拘一格,风格介于南北派之间,既灵气生动,又不失厚重和老味。为了让玉文化更好传承,蚌埠市通过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光彩玉器文化城、中华玉博园、正东玉器加工基地等,连接产业上下游,把原先小而散的玉器加工产业打造成10万从业人员的龙头产业。异军突起的文化产业成新兴增长极在蚌埠,异军突起的文化产业是最近三四年的“热词”。无论是蚌埠几年前提出的“文化摇篮、帝王故里、歌舞之乡、山水城市”的城市定位,还是新近形成的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四个板块,文化都是串联起项目与区域发展的重要元素。在袁政眼里,蚌埠把文化作为产业来发展,把文化产业作为结构调整来谋划、作为支柱性产业来培育,“历史上前所未有”。近年来,蚌埠市根据国家和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借产业转移、经济转型契机,从“十二五”初就进行了蚌埠大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确立文化产业为该市五大重点产业之一,设立专项资金,从财税、用地、人才等多方面进行扶持;建立起完善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对项目实施动态管理,把文化项目发展纳入政绩考核。植根文化沃土,将文化与产业有效嫁接,蚌埠以迅雷之势不断释放着发展张力。花鼓灯嘉年华、大明文化园、星宇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华玉博园……这些或利用历史留存的文化根基,或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或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转化”而成的文化产业“引爆点”,都彰显出蚌埠文化产业跨越发展之姿。如今,蚌埠文化产业已成为蚌埠市经济新的增长极,并日益成为经济结构调整重要支点和转变发展方式着力点。“新兴第四产业”已成为蚌埠文化产业新标签。数据显示,2012年,蚌埠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1.16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5%。2013年,蚌埠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0多个亿,占GDP比重5%;实现文化旅游产业产值198亿元,增长25%。2011—201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超过30%,增加值、增幅、占GDP比重三项数据在安徽省排名大幅前移。“文化产业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一方面会给城市带来经济效益,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同时,也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袁政介绍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蚌埠将继续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转变。因为,“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拉动效应,正在蚌埠加速凸显。”